文/兔卧荒山
《道德经》第十八章我们分句鉴读如下:
第一句: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一旦废置,必有仁义出现。
这一句,作者从道的角度透视社会、人性:
一是说明一对对立统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并从中抽取出辩证法,抽取出生命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思想。
二是揭示出社会存在问题(“大道废”),以及社会一旦有问题存在(已知的),紧接着就有解决方案的出现(未知的),二者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说明了人性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始终处于发展之中。
三是社会这个生命统一体的“人性”是对立而统一的,是非科学自私和科学自私对立而统一的。有非科学自私(“大道废”)的存在,就必有科学自私(“有仁义”)的出现,是相辅相成的,是相对平衡的。不可能全体的绝对非科学自私,也不可能全体的绝对科学自私。
第二句:慧智出,有大伪。
智慧如若出现,必有大伪存在。
这一句作者从智慧的角度,透视社会和人性。
这一句是在上一句(第一句)基础上而来的,也就说从没有大道(“大道废”)、没有智慧,到有大道、有智慧(“智慧出”)。但有了大道、有了智慧不等于社会就没有问题,社会就绝对的一边倒,都是遵循规律发展,都是科学自私;而是社会还存在有问题,有非科学自私(“有大伪”)的存在。正因为“有大伪”的存在,方才显出智慧的存在,以及智慧存在的必要性。
这一句,按照其它三句存在问题于前,解决办法于后的思维程序应该是:“有大伪”,“智慧出”。也就是说,之所以有智慧的出现,是因为“有大伪”的存在。这里之所以“智慧出,有大伪”,把智慧置前,大伪置后,是强调、突出智慧在社会和人性中的主流及其重要作用。
当然,这句同样也指出社会问题的存在,揭示了规律思想,反映了社会、人性相对性、辩证性、对立统一的存在。
第三句: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不和一旦发生,必有孝敬慈爱出现。
这一句,作者从家庭和谐的角度透视社会和人性,思维方法类上。
第四句: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暗动乱,必有忠将良臣出现。
这一句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透视社会和人性,思维方法类上。
这一章,作者通过三种社会典型、突出存在现象的揭示,提出对社会三个方面(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即三种表现形式的对立统一规律,或者三种情况的相辅相成必然联系的认识。
“大道废,有仁义”:
其一是思想。要求执政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地方,一个群体大道废置了,自然就有仁义者出现。这是事物相辅相成的必然联系,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领域具体形式的表现,必须树立这样的思想观、认识观。
其二是行动。警示、告诫执政者要有自觉地行动。在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对立统一)和必然联系(相辅相成)的前提下,要自觉的、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教育、培养和爱护仁义者,要事先采取行动,维护道,遵循道。
其三是方案。给执政者提供了实施预案。“大道废”的严重问题出现以后,必须要有仁义者来处理,来治理。
“六亲不和,有孝慈”: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前者指国家,后者指家庭。在家庭的基础上引申为国家,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这一句亦是三层意思,和第一句构成与认识思维类同。
“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一句亦是三层意思,和第一句构成与认识思维类同。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人性,是生命自私,但本质原因是执政者、统治阶级,或者包括被统治的人民在内,他们没有科学自私,没有认识到科学自私才是真实的、可实现的、没有任何隐患的、长远的和战略的自私。
如果科学自私就没有“大道废”。因为,道是宇宙规律的反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不以人的欲望、不以人的非科学自私而改变的。谁要逆势而上,肆意妄为,违背规律所约束,则就要受到规律制约、受到规律制裁、受到规律报复,这样以来为了自私反而伤害了自私,得不偿失。
如果科学自私就没有“六亲不和”。因为,“六亲不和”就意味着社会的细胞—家庭、社会各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不仁爱、不团结、不合作、不和谐,不共谋发展、不互惠互利、不共赢多赢,彼此伤害,各自失多得少,所作所为是眼前的、暂时的,没有长远的发展。
如果科学自私就没有“大伪”。因为,“大伪”是一个不真实、不诚实的模式,是一个互害模式,是一个互相阻碍对方实现自私愿望的模式,从而也阻碍自己生命自私愿望的模式。
如果科学自私就没有“国家昏乱”状况的发生。因为,“昏乱”是国家黑暗一片,没有秩序和条理,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都不利于自私愿望的实现。
所以,人性问题--自私我们要敞开谈,不要羞羞答答,它是一个褒义词。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自私,而不是非科学自私。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生命。为了生命的存在,为了生命的发展,因而,演绎出生命自私。所以,我们要学习自私文化,要研究自私行为,要科学自私。
另外,我们如果将“智慧出,有大伪”“颠倒”一下,或者替作者“修改、调整”一下很有意思,这就是“大伪出,有智慧”。这样以来,这一句就可以和其它三句协调一致,全章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和严密的思维,以及紧凑的逻辑。
这一章,作者对社会进行了深刻、高度剖析,认为社会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就是这几个方面,并上升到道(规律)去认识、去思考、去应对和去预防。这既是指导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道),又是治国理政的具体方案。
总之,这一章作者从人性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深刻地透析了社会诸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存在,并具体指出了解决问题、治理国家的方略,丰富了道的内涵,丰富了科学自私的内涵。
.09.22—.04.30—.05.19
郑金民、笔名,兔卧荒山、陕西商洛人。有部分哲学、诗歌和诗评发表。鄙人认为诗是心灵情绪的表达,是生命感觉的自由流动,是对世界的赞美或者批判,是最经典的文学艺术。
文艺顾问:李江存王养龄
顾问:
刘剑锋杨克江何献国胡云山郭昊英
萧军郭博元吕三运赵金虎贺焕成
主编:乐俊峰副主编:闫秀民编辑:乐俊峰法律顾问:王婷刊头题字:马英武编委成员:乐俊峰闫秀民陈大维张军锋杰布
李卫群郑金民徐娟李斌麻新平
贺自力闫勇军若兰查珂樊会民
王菊玲蒹葭林溪赵鸣张正阳
杨学艺蔺爱舍张建华门见山张宁芳
宋瑞林吴淑娟冯新勇吴荣莉杨峰峰
王宏卫冰心荷韵
本期编辑:乐俊峰(lxct)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