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学习感悟系列之七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21
寰俊钀ラ攢姹傝亴鎷涜仒寰俊缇?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

和谐欢畅自然端庄

01

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五十一章

传统修身理论中有大量关于“无为”的论述。正确理解“无为”的内涵,理解“无为”与“有为”的关系,是我们领悟练功诀窍,提升心身修养境界很重要的一个点。“无为”的表面词意似乎是消极的,其实在修身练功中,“无为”是有积极含义的,是“玄德”。

在老师的讲课和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无为”的解释,我理解主要意思有两个方面:第一,“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顺道而为。人的身心健康的获得有其自身之道,练功就必须合乎其道,即顺乎身心健康客观规律去“长之育之,亭(成)之毒(熟)之,养之覆(护)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妄作妄为,拔苗助长,不仅达不到健身治病效果,还可能反过来损害健康。第二,“无为”就是去除“我执”,就是天下为公。

老师曾说:我们“明确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已任。因为只有把自己的精神从‘我’字中解脱出来,置之于‘公’,练功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高级境界。因此,从练功的根本而言,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02

圣人自知不自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七十二章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说:自我表现的人是本身还不够引人注目;自我称赞的人说明别人对他还不赞同;自我夸耀的人居功自傲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是的人说明其能力还不够强。好话是要别人来说的。在真正有本事的人看来,自我表现、自我称赞、自我夸耀、自以为是等都是多此一举。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圣人自尊自重但不自以为高人一等。

在修身练功活动中,如果遇见自我吹嘘、自我夸耀的人(如自称明心见性或有特异功能),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佛教中修行人如果有以下五种行为,被称为从事歪门邪道,是要被逐出庙门的:①在他人面前表演神通奇幻,以求利养;②宣说自己的功德,以求利养;③为人占卜算命,以求利养;④用灾祸、疾病等恐吓人、欺骗人,以求利养;⑤用利益、好处等诱惑人,以求利养。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辨别是非、邪正的重要参考。

在修身练功中,我们必须牢牢坚持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法律原则(遵守国家法律)、道德原则(大公无私)和科学原则(实事求是)。大的方向正确了,就不会走错路,练一分功就会有一分收益。

相关链接:

直腿坐入门报名~线上线下同步

传统修身年会员钜惠

年混元医学研修班

咨询助教老师

-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只教原版功法松腰三剑客

练气四妙法传统修身学堂入口

编辑|英子

审核|道心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传统修身学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