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点化第一第二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8/26

道本无名,不可道不可名,天地本于混沌,无名无相,之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乃实有,乃名相。故而复归于无,则可知玄妙,而有则可知其界归。有无本一纸两面,殊途同归,玄妙致远,众妙之法门。道乃心智建构,非宇宙生成论,无乃认知盲区,有乃界定真实,无中生有,全在我心建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可道:第一个“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究竟真实。第二个“道”是动同。指解说、表述,犹言“说得出”。

(2)常:恒常,永远。

(3)名可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

意思。

(4)无名:指无形。

(5)有名,有形。

(6)母:母体,根源。

(7)常:恒常。

(8)眇:通妙,微妙。

(9)徼:边际、边界。

(10)玄:玄妙深远。

(11)门:此处用来比喻冶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道”,如果说得出,就不是恒常的道;“名”,如果叫得出,就不是恒常的名。“无”,用来称述天地的本始,“有”,用来称述万物的根本。所以,应该从万物永恒的本始状态出发去观察“道”的微妙,从万物不变的根本之处去观察“道”的显豁。“有”和“无”同出一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称得上深远莫测,从有形的深远境界到达无形的深远境界,这是通向一切奥妙神秘的门径。

天下皆知,乃美善之终极,真理再往前一步即是谬论,比如长短,面对终极之长,其他皆为短,同理,在终极之美善的跟前,其他皆为恶与不善。世间万物皆相反相成,有无相生,圣人只为终极之事,有的终极乃无,为终极,乃无为也,如不言之教是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注释]

(1)恶巳:恶、丑

(2)斯:就

(3)相:互相.

(4)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的意思。

(5)盈:充盈、补充、.

(6)音声: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7)作:兴起、创造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那么,美也就成丑了,天下人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良的,那么,善也就成恶了。因此,有和无在对立中互相生成,难和易在对立中互相转化,长和短在对立中互相显现,高和低在对立中互相依存,音和声在对立中互相和谐,前后在对立中互相区分。因此,圣人处于无为的境地,施行不用言词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拒绝,生成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而不恃恩图报,事情成功了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他才功绩永存。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