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知识仓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译文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11

让孩子轻松学习,解家长辅导难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当期视频?

道经·第十五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注释

⒈夷:无色。

⒉希:无声。

⒊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⒋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⒌一:本章的一指"道"。

⒍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⒎昧:阴暗。

⒏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⒐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⒑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⒒有:指具体事物。

⒓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⒔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来源:古诗文网

学习就在知识仓

幼儿

小学

初中

高中

让孩子轻松学习,解家长辅导难题

更多国学音视频尽在“阅读原文”

记得在右边点个在看呦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