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是总章,《道德经》就是细则;《易经》是公式,《道德经》就是详细的演算过程;《易经》是神,《道德经》是形,《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思想的解释和阐述。《易经》的哲思并不是道家独享,当然也并非是江湖术士的闭门绝技。由《易经》发展、启蒙、衍生的学文、学科众多,从天文地理,到医学伦理,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自古至今,都在延承着《易经》的哲学思想。很多人认为《易经》是骗人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确实有投机者用《易经》招摇撞骗。但这不能说《易经》是骗人的,任何一种学问和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给它这种定性的是人,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会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能说这是汽车的错。《易经》本身有易理和术数之分。现在大部分人只知术数,却不通易理。术数是什么?简单说术数就是占卜,看运势,占吉凶……术数本身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占卜也是用于日常来的,谁好了坏了,谁赚了赔了,谁又分了和了,有些人不用占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因为万事总有一些症状和规律,善于思考生活的人,或者是年龄大的人,都会修炼出这种本领。《易经》的占卜就是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术数占卜,最终用到的就是易理,刨去千变万化的表象,在本质上往往是一样的。易理,是《易经》总结出来的世间的规律法则,是术数的依据,但易理并不仅仅属于术数,不仅仅用于占卜。易理,术数,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为参照,互相证明解释的。现在人急功近利者多,很少能静心研究易理,却总投机于术数占卜,总觉得后者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和启发。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逻辑支撑的占卜,很可能给出的结果是错的。简单说术数占卜骗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占卜,也更不了解《易经》,这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以“对错”作为标准的。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中,很详细客观的介绍了《道德经》这本仅有五千字的书。这本书是一本“合集”,其中混杂了诸家之言,所以,这并非是道家,更不是老子的著书。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经》的经典,正如之前所言,世间大道总是相似,经书汇集各家经典,足见其概括性。《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联系呢。《易经》作为百经之首,其后自然有诸多追随者和发展,就像我赞同某个观点,定然也会从各方面来引证证明它的正确性,《道德经》就是这种“引证”。这即使两本经书的区别,也是二者的联系。大家要深深地理解,太阳和月亮,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月亮在哪里,有谁知道?那叫肝胆的胆,太阳一出来,月亮在旁边慢慢陨落了,所以人是靠胆来主宰我们的智慧的。那么太阳和月亮之间互相运动和变化,组成了什么呢?那叫易,《易经》的“易”。我们这个宇宙一阴一阳有了太极的形成,那就叫做“易”了,就阴和阳互相运动、变化的规律,就叫做易经。所以《易经》和老子《道德经》的关系很微妙。“道”生了“易”,易就生了一个宇宙,叫混沌。那么《易经》也是描述这个宇宙形成以后的核心框架、运动变化状况。《道德经》也是描绘事物、宇宙整个整体的运动变化状况,《心经》是描绘太阳和月亮在这颗生命的运动状况,叫心。说到《道德经》必定涉及到《易经》,比如《道德经》为什么是八十一章呢?有谁见过81层天?如果是炎黄子孙一定要记住了,中国是九九八十一,9层天的架构,才是炎黄子孙对天的理解。佛家的理解方式不一样,道家对天的理解更为立体、更为壮观。《道德经》涉及到《易经》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易经》讲的是描述整体概念,乾坤一共是8个,大家知道八卦,8个10次变化,叫天干,就是甲乙丙丁,形成了8个周期的变化,8个周期就是80了,加一个1,就会到了81,所以每个人第一个要牢记“81”这个数字是《易经》跟着天干运动10个周期才能达到。那么《易经》到了大地怎么运作呢?那就是八卦,八卦乘以9等于多少?8×9=72,其实是天上32个殿,地上72个殿组合起来个,是指玉皇大帝、天地之间的行政管理架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