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老子
德
经
憨
山
注
小白读诵
发明工夫
3
然心既正,意既诚,身既修,以此施于君臣父子之间,各尽其诚,即此是道,所谓“为名教①设”也。至若绝圣弃智,无我之旨,乃自受用地,亦不敢轻易举以于人,唯引而不发,所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水
煎
包
尝云佛陀以一音说法,然则听受不同,在乎有外意、有内意、有显意、有密意也。唯得于外者,而以为内意之无有;易见于显者,而莫辨密处之深微,是故诤论纷然,而痛失见病之真透,疗病之佳时耳。然如《论语》者,岂无内外显密,以见乎士农工商,达人处士之群生乎!此固非腐儒所能见,唯待憨祖掘之哉?
修齐治平,外意也;正心诚意,内意也;诲人不倦,显意也;空空如也,密意也!其所谓不敢者,正在一生著力所在,必强为而后已,更待徒众悟之者;其所谓无知者,正在知而能止其知,非困于知而已,此又为几人所得?
是故“性与天道”,夫子终身似未曾言,岂惟夫子之无言,是在在处处皆言之,盖世人蒙昧不可发,虽见之,亦自以为“文章”而已,又更可复言乎!
小白小注
①名教: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本节要点
1.佛陀以一音说法,然则听受不同,有外内显密也。如《论语》者,亦复如是。
2.其所谓不敢者,正在一生著力所在,必强为而后已,更待徒众悟之者;其所谓无知者,正在知而能止其知,非困于知而已。
3.是故“性与天道”,夫子终身似未曾言,然则是在在处处皆言之,盖世人蒙昧而不得见之而已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