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话中的名言典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30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http://pf.39.net/bdfyy/zjft/160410/4819680.html

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次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杂志第9期刊发了讲话全文。在这篇纲领性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娓娓而谈,既化繁于简又生动传神,既蕴含深意又别具新风,使典故焕发出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智慧光芒,体现了有情怀、接地气的独特语言风格,细细品咂、回味无穷。可以说,这篇讲话是“习语”近人、妙“典”生花的又一范例。

01

秉纲而目自张

执本而末自从

〖原文〗“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释义〗语出三国魏至西晋时思想家、文学家傅玄《傅子》一书,原书已佚。因部分内容与同时代人杨泉《物理论》混杂,故常被后人误认为典出杨泉《物理论》。原指抓住总纲,渔网的网眼就自然张开;抓住根本,其末节就会自然顺从。现引申为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习近平总书记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曾引用此典:“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02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则天下之势一矣

〖原文〗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

〖释义〗“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语见《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又见唐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且训其三军,如臂使指”。明朝冯琦曾《宋史纪事本末》亦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大意是指挥自如、政令畅通,上下步调一致,没有掣肘制约。总书记化用此典,生动说明了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就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03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原文〗“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

〖释义〗语见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新论中》“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意思是说,盖房先打地基,地基平后再用石木砸夯,这样建的房屋才坚固。

04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原文〗“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

〖释义〗语见唐文学家、宰相权德舆(年—年)《策问·进士》:“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指培育人才是治国的根本大计。唐德宗时,权德舆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宋范仲淹亦言,“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05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

审举在核真

〖原文〗“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选得不准,有的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跟考核不深、识人不准有直接关系。

〖释义〗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纪二十五?简文帝咸安二年》,“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意思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个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了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此语的事典,是这么一回事。话说前燕被前秦吞并后,秦主苻坚召见前燕尚书侍郎高泰,向他征询治国之道,高泰以上面的话答之,提出了通过“审举”、“核真”选拔出德才兼备人才的建议。苻坚听后称赞高泰的主张“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06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原文〗司马光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

〖释义〗语出《资治通鉴》。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把才华用来行善,品格低下的人把才华用来作恶。以才华行善的,善行没有不到的;以才华为恶的,恶行也没有不到的。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司马光的这两段议论,表达了“德”是评判人才首要标准的观点,没有德行的人,才能越大带来的危害也越大。

07

审其所好恶

则其长短可知也

观其交游

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原文〗“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

〖释义〗语出《管子·权修》:“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意思是,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知道其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其是好人还是坏人。总书记此处化用此典,要求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表、析其里”,在观察干部的言行、交往中把干部考准考实。

0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原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干部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对此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

〖释义〗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对待干部,不能求全责备,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不允许失败和改正,这正是总书记用此典要表达的意思。正如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强调的,“当干部因敢抓敢管、敢闯敢试而遭遇挫折失误、受到非议时,当干部埋头苦干、业绩突出却因风气不正长期受到冷落和不公平对待时,当干部因不实举报受到委屈、被人误解时,组织上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为他们加油鼓劲、撑腰壮胆,该澄清的及时澄清,该正名的公开正名,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情畅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09

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

故取士不以一路

〖原文〗“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除了党政机关,还要注重从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选拔优秀人才。

〖释义〗语见北宋欧阳修《请补馆职疏略》,“臣窃以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意思是治理天下,选拔人才不能止于某一方面,所以选用办事的人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10

善用人者

必使有材者竭其力

有识者竭其谋

〖原文〗“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

〖释义〗语出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意思是,善于用人的人,一定要使有才能的人竭尽自己的力量,使有见识的人竭尽自己的智谋。汉代刘向有言:“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三国演义》中道:“马遇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宋人苏辙在《历代论?汉光武上》中道:“知人而善用之,若已有焉。”人各有其才识,只有善用人的“伯乐”才能委以与其才识相当的职位,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总书记在这里着重强调了用人导向的重要性,并进而强调对干事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对不作为的干部,坚决果断调下去,不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

11

凡用人之道

采之欲博,辨之欲精

使之欲适,任之欲专

〖原文〗人选来源渠道拓宽了,更有利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正所谓“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

〖释义〗语出司马光《稽古录?卷十六》。《稽古录》计20卷,是北宋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的姊妹篇,为记述自上古至宋英宗朝历史大事的一部简明历史读本。“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是司马光在人才选拔管理上提出的四条原则。在《稽古录》中,司马光对这四条原则有详细阐述,“采之博者,无求备于一人也,收其所长弃其所短,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矣;辨之精者,勿使名眩实伪冒真也,听其言必察其行,授其任必考其功,则群臣无所匿其情矣;使之适者,用不违其才也,仁者使守、明者使治、智者使谋、勇者使断,则百职无不举矣;任之专者,勿使邪愚之人败之也,苟知其贤虽愚者日非之而不顾,苟知其正虽邪者日毁之而不听,则大功无不成矣”。

简单地说,“采之博者”,就是要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这样天底下就无不可用的人;“辨之精者”,就是循名责实,听其言观其行,授其任考其功,这样就没有人可以隐瞒什么了;“使之适者”,就是要量才适用,让仁者使守、明者使治、智者使谋、勇者使断,各得其所、发挥特长;“任之专者”,就是对看准了的人才大胆使用,不能一听到有非议的声音就心生疑虑。司马光的这一选人用人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总书记此处采用司马光的论述,主要阐明只有拓宽人选用人渠道,才能有利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12

为官择人者治

为人择官者乱

〖原文〗怎么用人?就是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古人说:“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用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

〖释义〗语出黄石公《素书》:“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中亦云:“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意思是,专为某个人而设官,就会引起混乱;根据职位而选择合适人才,就能得到治理。《新唐书?窦诞传》中也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话说窦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人,虽然垂垂老矣,但仍然受到重用。有一次讨论朝政,窦诞“昏谬失对”,李世民于是下诏自省说,“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反思自己徇私故人而滥授官爵。总书记运用此典,说明了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重要原则。

13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原文〗“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年轻干部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

〖释义〗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不可重用。

14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原文〗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等考验。

〖释义〗语出南宋范晔《后汉书?郭陈列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话,告诫年轻干部做人做事要防患于未然,如果在小事小节上不注意,很可能前功尽弃。

15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原文〗《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优秀年轻干部要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

〖释义〗语出《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身边的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天下百姓都安乐。而这一点,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总书记引用此语,告诫年轻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培育良好官德,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

16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原文〗优秀年轻干部要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释义〗此语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两种思想。《坛经》中记载,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讲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争论不休,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就是讲,心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这两句话是提醒年轻干部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1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足够时间,不仅着眼未来5年、10年,更要着眼未来15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

〖释义〗语出《管子?权修》,意指培养人才要有长远和战略眼光。

18

路不险

则无以知马之良

任不重

则无以知人之德

〖原文〗“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有些干部,看简历有基层工作经历,但并没有经过实实在在的磨炼。

〖释义〗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修本》,“夫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君子自强其所重以取福,小人日安其所轻以取祸。”《意林?中论》亦说,“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大意是,越是艰难险阻,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德行与才干。明代著名思想家、“心学”开创者王阳明,更是主张“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总书记这里要求年轻干部加强基层磨炼,强化实践历练,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19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

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原文〗对优秀年轻干部,组织上要注意跟踪,“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释义〗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原指一个叫师旷的人论朋友之间相处的准则。大意是,有了善行就赞扬它,有了过失就纠正它,有了危难就救助它,有了错就改掉它。《论语?季氏》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清代方苞在《与翁止园书》也说,“古人之有朋友,其患难而相急,通显而相致,皆未务也。察其本义,盖以劝善规过为先。”可见,古代的“朋”是指“劝善规过为先”之人。总书记化用此典,主要是说明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

20

人才自古要养成

放使干霄战风雨

〖原文〗“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释义〗语出南宋诗人陆游的七律《苦笋》:“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意思是人才自古以来都是培养而成的,应该大胆使用,放手让他们实践锻炼。

21

高才者处以重任

不问出入

〖原文〗“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要辩证把握年轻干部使用快慢关系,不要做欲速则不达的事。

〖释义〗语见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贽《答耿中丞》:“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意思是,对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论出身和地位都予以重用。

22

“瞻山识璞、临川知珠”“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众里寻他千百度”“铁肩担道义”

〖原文〗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

〖释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意思是,有慧眼者看山崖,就可以看出山上有璞;面对河川,就可知水中有珠。“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出自明代吕柟所著《泾野子?内篇》。意思是,参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人才自然会多得像云一样。“众里寻他千百度”,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铁肩担道义”,出自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综观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运用典故,推陈出新、以古喻今,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起到了释疑解惑、鞭辟入里、画龙点睛、生动传神的妙用,经得起咀嚼,耐得起回味,让人深刻体会到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力量与真理光芒,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

来源:红星云红网

作者:刀如弓

编辑:李偲

校对:黎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