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友,周末好!本期《周末话画》,欢迎欣赏老雪禅画《老子的黑白》。
△点击收听△
周末话画老子的黑白
作者:老雪
主播:翠萍
品老雪禅语书画之经典悟万丈红尘人生之真谛
我喜欢童子弈棋图,陆陆续续,画过几幅。让一群稚童,来演绎老子的黑白观,倒是十分恰当。他们尚处于混沌状态,童真、无邪、简单、天然,能用清澈眼神,本真心态,简单看待外界事物。他们眼里的白,是纯粹的白,他们指着的黑,是真正的黑。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并不知道一千年后,烂柯山上的娃娃们,在棋枰上天长地久地演绎他的黑白之道。这位道学老先生要说的,是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人文,关于未来的宏大命题。棋枰两侧的童子们,倒是先得精髄,把这些宏大理论,收纳到一方木枰上。立足一处,眼观全局,扩大境界,演绎为人为术之道。从那些纵横纹路间,我们似乎更能接近于这位道家始祖。哦,他说的知,就是知晓事物,明白事理。白:是非黑白,本末始终。守:遵循固守。就是这个黑字,总觉得在教人城府,让人暧昧,也许这便是道家消极无为的境界。是非黑白,虽然明了,但暗昧到底,如无所见。在世俗之中,内心光明,沉默自守,不标新立异,不显山露水,这是何等的大修身、大智慧、大境界。但我等沾染了功名利禄的尘世凡人,难能到达。倒是这些童子们,能够先得三昩,化解真经。这样说,有点玄。许多人在书案上写知白守黑,是在望文生义,达不到那种心境情境。我们还是把一些深奥道理,拉扯到宣纸上来理论。寻觅童子轻盈的身影,古人隔世的坐聊,高士入禅的意境,智者禅定的状态。临案铺纸蘸墨,笔端的墨色,跌落到素宣上,黑白分明,倒象是笔笔演绎禅理。挥毫泼洒之处,黑的地方是字画,白的地方也是字画,从笔下一知半解的黑白,来感觉知白守黑的非凡意义。如果再画几张童叟相对,混淆稀释黑白涵义,显出宏大无边,玄禅无限,甚至有点莫名其妙,腾云驾雾,也会添加无穷意趣。为了在素宣上向这种境界靠拢,我为自己的款识,镌刻一方闲章,叫做想入非非。由古及今,许多画幅,虽然常常题款为知白守黑,但我更愿意认为,作画人心里,总是惦念着一种无黑无白的境地。世界万物,大千也好,三千也罢,常人难以全辨黑白。涂抹之中,墨分五色,黑白渐变,彼此过渡,也不能认为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况且,这尘世中,原本有许多不黑不白的存在,总要去辨出黑白,十分劳心费神。一概认为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难掩之黑,黑中有难言之白,无黑无白,不是不非,不争不辩。也不知它,也不守它,也不看它,也不听它,倒更象六十耳顺的心理状态。这样,我们可以轻松地跟随笔墨文字,在黑白之间优游一番。可以认为他们是稚童,可以想象他们是仙子,可以形容他们为高士,可以把他们比作智者。实在笃定、嬉闹俏皮地围坐在黑白之间、棋枰两侧,一念三千,一坐百年。童子活跃,手足并举,老叟深沉,捻须凝目,营造出黑白二极童叟无欺的神仙状态。这是心怀期望的人们,憧憬向往的一种脱尘情状、超逸姿态。如果再加上一些渐行渐远的家乡背景,把往日的图像与禅祥的意境,联系在一起,把一种寄托与祈望,与笔下的声景,融和在一起,那倒是宣纸上一方仙配福地。就着棋枰,说一些二千多年前老子的黑白道理。未免会弄巧成拙,以至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还是依照墨色,散漫写来,当作洇濡的墨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老雪禅画《老子的黑白》
下期
周末不见不散!
薛德华(笔名老雪),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禅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画展中参展获奖。
张翠萍,江苏东台人,盐城市云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知名、资深播音员、主持人。
责任编辑:云搜科技编创组
若喜欢我们平台和以往推送的内容
请将老雪墨禅告诉你的亲朋好友
感谢您对我们用心选编的支持
老雪墨禅公众平台
约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