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4/16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

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常这个字,原来是恒,后来为避讳一个叫刘恒的皇帝,改成了常。

这句话讲的是:我们的语言与“道”这个东西的关系。

语言能够准确的表达出“道”这个东西吗?不能。

比如“聪明”这个概念,个读者,脑子里就会有个聪明这个概念。

所以,语言在表达抽象东西的时候,是特别无能为力的。

但是,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要明知不可而为之,

虽然“道”没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我们还得讲。不讲就更不明白了。

但是对于读者来说,你怎么看待这个讲出来的道呢?

你不要静止、僵化的去理解它。

比如“欸乃一声山水绿”,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东西?

许多赏析文字,洋洋洒洒写了一堆,你可能越读越糊涂。

这种意境,往往是无法言说的,只能透过感受和领悟去接近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译:道可以讲出来,可以起个名字,但你不要刻板的理解。道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最好穿越语言,用领悟的方式去接近它。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是进一步阐释。

天地最初的状态,是没有名字的。所以世界的本初状态是无名的。

但是,我们为了认识这个世界,给世界万物起了名字。

弦外之音:注意,真实的世界是无名的,起了名字的这个世界,未必是真实的。这就像《鱼就是鱼》那个绘本揭示的。青蛙给鱼讲了一堆陆地上的牛如何如何,最后,你脑子里形成的,只是一个怪物,并非真实的牛的样子(如下图)。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

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

一种是无的状态。这个有点像教育里的无意识学习。

无意识学习,一般是通过领悟来认识一些事情。

一种是有的状态。对应的是教育里的有意识学习。

有意识学习,是观察,研究,推理等等。

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方式。

世界的“妙”与“徼”,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

“妙”与“徼”这里有点区别,妙是那种无形的东西。徼的本义是边界,相对于妙来说,是比较有形的。比如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东升西落。这个道理相对来说比较直观有形。而艺术作品的那个妙处,则是全然无形的。

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两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虽然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探究,

这门学问,就是玄学。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断的思考与探究,不断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与道理,

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事情。

这一章,我理解就是讲的一种学习方法。

或者说,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根本方法。

现在读来,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萧愚-7-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