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所言“处下”,即是借助“水”之“往低处流”的特性,强调人也要像水一样“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含有谦虚容物之意。
为什么要“处下”呢?这是因为,下为上基,高为害,下为利。处于高位、上位时,招来祸害的危险比处于低位时更大,也就是所谓的不虞之险、不虞之毁。与高为害相反,下为利。示弱、示下,可以避嫉、避妒;处下方能汇聚智慧、形成合力;处下易明事理。
“处下”应在空间表现于心,时间表现于常,在物理上表现为恒──心下、常下、恒下方为下。
附赠: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