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12/17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文/心似海蓝蓝

.8.25

第七十七章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白话文:自然的法则,不就像拉开弓弦射箭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多余了就减少一些,不够了就补充一些。自然的法则,就是减少多余的同时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的习惯和作风却不是这样,而是减损不足的,拿来提供给那些有余的。谁能把自己多余的东西拿来贡献给给别人呢?只有悟道的人才能做到如此行事。所以,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仗势自己有实力,有所成就而不认为有功劳,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高明之处。

天之道,就是自然运行的法则,像拉弓射箭一样,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射箭得有个目标,也就是箭靶,除了需要瞄准箭靶,还得控制好力量,力量不足,或者用力过猛,都无法命中靶心。自然运行的法则,也是同样道理,让万物按照自己本来如此的样子,持续发展,就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道,作为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就像那个拉弓射箭的人一样,万物都是从道中射出去的箭,因为,道给了每样东西以德,德就是万物内在的驱动力,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经过保存、发展,最后回归于道。从道中来,回到道中去,就是一切变化过程共同的模式,并且在整个过程里,让所有东西都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秩序美。

怎样才算和谐、动态均衡的秩序美呢?夏天太热了,就转到秋天,冬天太冷了,就进入春天。食物链,越低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接近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草多了,有羊来吃,羊多了,就有狼来吃。每一种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位置与价值,这就是自然法则的调节功能,似乎这一切都是经过巧妙设计和精心安排的一样。即使对道缺乏了解和想象,也能在直观上体验到这种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神奇效果,不是吗?

所以啦,道,等于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存在的理由,这就化解了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无论你遭遇了怎样的挫折,感到多么痛苦和茫然,人生都不再是一场虚无,因为,你不是无缘无故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道给了你一个永恒的、不变的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同时,道也给了你一个可以追求一生的目标与方向,无论何时何地,道都是你既温暖又温柔的精神家园。活着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悟道,回到道中去。而且,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就像母亲那样,永远用它的慈爱守卫你,帮助你。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最腻害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就引用了《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内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的法则,有自动调节的功能,用有余的补充不足的。缺乏安全感也好,缺乏自信心也好,缺爱也好,只要与道建立了连接,都能得到补充,这是绝对的,也是必然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有形可见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变来变去哒,就不可靠,那个无形可见的唯一不变的东西,才最可靠,最值得信赖呗?

我们说,做人,一定要有自信心,可是,自信心从哪里来呢?根据是什么?基础是什么?木有根据和基础的自信心,恐怕只能是盲目与狂妄了。如果你的自信心来自于道给你的德,也就是你的本性与禀赋,那就颠簸不破,万无一失了呗?道,给了你存在的理由,也给了你追求的目标,也给了你力量与价值。这样的自信,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根据。通过对道的了解与领悟,就让你拥有了一颗真诚的、自由的、达观的心。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与天之道恰好倒过来了,这是肿么回事呢?因为,人有认知能力,对万物进行了区分,给万物取了名字,产生了各种欲望和相对的价值判断,好东西不够用,大家都想要,就会产生争夺、竞争、掠夺和战争。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强大的人欺负弱小的人,各种分裂与冲突,复杂的状况,从未停止过。等于说,人之道背离了天之道,结果当然就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呗?如何化解这种局面呢?也就是在认知上,从区分走向避祸,再到启明,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回归天之道。辣么,有谁能做到用多余的补充不足的,按照自然的法则来生活呢?

圣人,就是老子虚拟的悟道的统治者,因为悟道了,了解了天地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就会按照天之道来调节有余与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人表现出来,就是前面总是出现的那几条“玄德”,神奇的本性与禀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弗居。不欲见贤,就是没有欲望展示自己的才华与高明之处,让所有东西都保持自己本来如此的样子。因为是道在运作,而不是我在运作,我也只是保持了自己本来如此的样子,我做的都是我该做的,自然而然就做了。

人生之所以有趣,就在于你可以选择走哪条路,你要走人之道,还是走天之道呢?动物与植物、矿物,没有这个权利,环境和基因决定了它们是其所是,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争与无为,天之道;争夺与妄为,人之道。你选好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