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不着痕迹,顺其自然,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8/26

道家经常说一句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也就是说,真正厉害的人,不露痕迹。那些以神圣、大师、高人自居的人,只是半桶水响叮当,并不是真的有本事。

当一个人的功力,达到圆满时,是不着痕迹的。原因何在?

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当“善”做到极致,就不着痕迹,不再是众人习以为常的样子。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行的,不会留下痕迹。道家的典籍,记载有修道人“踏雪无痕”的故事。如果用我们现代的思维看,飞机和汽车相比,前者就是“善行无辙迹”。

真正会说话的人,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说责骂的话,也可以让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改正,谓之“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看《中国最强大脑》就知道,善于算数的人,不用借助计算器,心算就可以算出来,让人惊叹。

当一个人对你紧闭心门的时候,你怎么努力,用尽浑身解数去讨好,也很难打开对方的心。而有的人遇到事情,想不开,就相当于自己有了心结,这种不可见的作茧自缚,才是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的生活案例。

老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说的话却适用任何一个时代。《道德经》经久不衰,是因为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真理。

道法自然,自然而行,即是大道,刻意而为,则远离道。

“道法自然。”

这句话很简单,可是怎么在生活中实践?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上面说到,真正的“至善”,是不着痕迹的,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事情做了,别人没察觉。

所以圣人的“至善”,善救人,善救物。

在圣人的眼里,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生俱来,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无弃人。

每一种物,都有其作用,所以无弃物。

“是谓袭明。”我们普通人,是无明众生,做不到至善。而圣人做到“至善”,所以沿袭了“明”之大道。

道法自然,圣人自然而行,即是有道;我们普通人,刻意而为,则远离道。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应去掉分别心,顺其自然。

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孟子·离娄上》中说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总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喜欢去指点别人,批判别人,却缺少反省,不修正自己的缺点。

喜欢挑刺的,来者不善。

善人者,不好为人师,不会一上来,就去当别人的老师,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点别人。

反过来,不善人者,就善于发掘“人之资”。培养其“资”,发展其“智”,以示自己的高明。

老子提倡“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原因是:“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说文解字》说“智”的原意,是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

老子向来是提倡“弃智绝学”,回归自然之道,所以无忧。

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子。这就是自然。要敢于做自己,不要模仿别人。模仿别人,就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然,也就远离了道。

这篇文章,对“至善”的解读,和常规学者的解读,不一样。大家不要着急下定论,说谁对谁错。对和错,是二元化意识,要去掉分别心,守一,抱朴归真,用自己的本性来感悟,顺其自然,其妙自先。

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1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