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小钰读道德经兼评白云四论文里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2/4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对这段话,王弼有点懵,所以没有逐句解释,而是写了一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

《说文解字》:冲,涌摇也。白云取此义。

但一些注家认为“冲”是“虚”的意思,此句意为:道体为虚而作用无穷。汤用彤认为此处“冲而用之”的意思是以无为用。对这些观点,小钰均表示存疑。

冲,本意是涌的意思。盈的本意,不是尽,而是满。这句按照字的本意,就可以解释的很明白:道,从虚空里向外涌现,并用它的涌现之物创造出了万物,可是它这样无始无终永不停休的一直往外涌现,为什么天地之间,没有被塞的满满的呢。

道德经的每一个字,都不是胡乱用的。一些人解经的时候喜欢自作聪明,其实不是经难解,而是人笨。人笨,就只得把道德经拉低到自己的理解力水平来适应自己,不然还怎么解下去。尊重原作,才是解经的基础和出发点。

此处小钰尽管认为解读方法存疑,但是说别人笨总是不好的,白云作为大师,切不可如此气盛。

渊兮似万物之宗。

王弼被搞晕了,没有注。

(道)如同漩涡般,似乎是万物所宗。

道是那么的幽深而旋涌着,看上去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涌现出来的。

这段话如同白云所说,其实不难,但是古人将其复杂化了,因而解释得比较纷乱。很多时候,读书靠内心直觉,反而能有更好的体验,一味寻章摘句,反而误入歧途。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疑为56章错简重出,此处暂不解读。

湛兮似或存。

无。

它澄清,若有若无。

道,万物生生不息背后的那个推动力量,虽然幽深渺远清澈透明得看不到它,但它又好像时刻不停的在运转着,推动着万物的变换。

去除上四句衍文,此句即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这里的主语是“道”,它生机勃勃不断涌现,却又不会溢满,深邃如同万物之宗,却又澄明清澈,若隐若现。这里小钰的理解和白云是基本一致的,相反一些古人有过度解读之嫌。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我不知道它(道)是什么,但可称它为天帝的宗祖。

我不知道,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在上帝存在之前,它就一直存着的吧。(上帝一词,并非外来语,而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极其高贵的一个词。只是后来,华夏祭祀崩坏,礼仪不存,所以上帝一词,被后人淡忘了。反倒为异族文化鸠占鹊巢的给借走之后,变成了他们的文化注册商标。)(具体例子略)

小钰什么都没说。

读书不能拘泥于古人的看法,很多时候靠内心直觉,反而能有更好的体验,一味寻章摘句,反而误入歧途。

此外,有读者觉得小钰解读得太简单,和没解读差不多。小钰的原则是,自己懂得多少,就说多少,不懂的不说。否则不是成了借题发挥、胡说八道了吗?对借题发挥、胡乱联系现代社会的解读,小钰从来都是不认可的。

——待续——

原创不易,需要坚持,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点击广告一次,支持作者0.3元!

小钰

谢谢支持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