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雁老师讲解:六道轮回
2、凤舞回讲堂
3、南雁老师讲解《开经偈》
4、老子传奇《道德经》
5、南雁老师讲解:宇宙的演变
6、南雁老师讲解:性命双修
7、南雁老师讲解:“静”字
8、南雁老师讲解:修心
9、南雁老师讲解:清理怨情(1)
10、南雁老师讲解:清理怨情(2)
11、南雁老师讲解:清理怨情(3)
12、南雁老师讲解:基础第一
下册·德经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圣人要有无所作为的平常心去作事,才能无所不为;要以消弥是非争斗的态度去办事,才能无事不成;要去品味清淡平和的素食之味,才能无味不知。圣人总是做起大事来,就像做小事那么容易;做很多的事情,就像作很少的事情那么容易。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总是用恩德去回报。谋划困难的事情,必须要先在它容易办的地方考虑实施。要办大的事情,必须要先在它细小的地方计划进行。普天之下难办的事,必定是从易处做起;普天之下的大事情,必定是从小处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着意去追求办大事情,所以才能成就其大的事业。说起来,世事中轻率地对别人作出的许诺,值得相信的成分必定很少。过多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办,必定会遭受重重困难。因此圣人还是十分重视困难的。所以最终却没有任何事情能难住他。上一章向富有而获罪于天的人,开示了“道”的普度众生、善度众生的大智慧。这一章则向贪大图速者开示了“道”的无为本质及由低向高的修行规律,从而为其指出了由易到难、知难而进的正确的修行路子。本章共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开头至“报怨以德”。这一层次,主要论述了“道”的纯顺自然、无我无执的品格。“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写了“道”的也即圣人的无为的本质。所以圣人修“道”不是无真意主宰的顽空,不是死守槁木死灰般的枯寂,而是在“道法自然”的法则下,去积极地“为、事、味”,是纯顺自然的虔修力行。“大小多少”,是写了圣人由于具备了阴阳两个世界的无为品格,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就拥有了“道”的大力量。“报怨以德”,写了圣人无我无执,无怨无恨的品格。而总起来,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圣人由于得到了“道”的大智慧,所以他的一切行为都圆融无碍,纯顺自然,可以摧破烦恼、转识成智,最终获得“道身圆满”之果。第二个层次,从“图难于其易”至“故能成其大”。这一层次,指出了“正道”的修行层次。“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告诉我们,修行之始,必从“易”处、“细”处下手,不可越阶而进。有些修行人提出“百日筑基”之说,正是本此而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推而广之,由“道”法谈世法,指出其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既然如此,无论出世还是入世,“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总从易处细处立意,办什么事,只问开花不问结果,由于这样做符合无为的“道”法,“故能成其大”。本无“大”之心,却得了“大”之果。可见贪大图多之心,务在必戒。在修行中,不注重修行阶梯的次第,过多地着力于“难”题,尤在必戒。第三个层次,从“夫轻诺必寡信”至结尾。这一层次,论述了“大道”难求,但要知难而进。“夫轻诺必寡信”,这句话,像是对贪欲大的名师说的,不要轻意地应许弟子什么,多行胜过多言,还是扎扎实实去修才好。“多易必多难”,更不要把修行看得那么容易。因为“欲速则不达”,把“难”看作“易”,就无法战胜“难”,最终就会把更多的“难”留给自己,形成障碍,无以进步,求“道”不得。所以,圣人总是既重视由易至难的修行阶梯,又要重视“难”,这样,“难”才会被战胜,终为不难了。这就是“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的道理,也即是知难而进的必然结局。故不仅做弟子的要切忌贪大图速,为人师者更应知此。欲达无为“大道”,只能如此修行,别无捷径可走。发布:九天玄女母根文化教育中心
注译:南雁双飞
读诵:静月
编辑:二娟喜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