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清热泻火药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12/1

石膏《神农本草经》

生石膏、煅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1、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喘咳。

3、用于胃火牙痛。

4、用于疮疡不敛、湿疹瘙痒、烧烫伤。

生石膏15~60g,入汤剂,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生石膏,偏于清热泻火;煅石膏,偏于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神农本草经》

知母、盐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用于骨蒸潮热。

4、用于阴虚内热消渴。

此外,知母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

煎服,6~12g。

生知母,偏于清热泻火;盐知母,偏于泻相火。

本品质润性寒,能滑肠,故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栀子《神农本草经》

栀子、炒栀子、栀子炭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1、用于热病心烦。

2、用于湿热黄疸、淋证。

3、用于血热出血。

4、用于目赤肿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煎服,3~10g。

生栀子偏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炒栀子寒凉之性减缓;焦栀子偏于凉血止血;栀子炭攻专止血。

苦寒伤脾胃阳气,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神农本草经》

夏枯草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瘿瘤。

煎服,10~15g。

脾胃虚弱者慎用。

芦根《名医别录》

芦根、鲜芦根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胃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脓。为治肺痈之良药。

4、用于热淋涩痛。

此外,其透表作用,可宣毒透疹,治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属风热者。

煎服,15~30g。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鲜品,偏于清热生津止渴。

天花粉《神农本草经》

天花粉、花粉、瓜蒌根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1、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用于痈肿疮疡。

煎服,10~15g。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孕妇忌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竹叶《名医别录》

竹叶、鲜竹叶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疮尿赤。

煎服,6~15g;鲜品15~30g。

鲜品,偏于清热生津。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淡竹叶: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尿赤淋浊等。煎服,6~10g。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决明子、炒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肠燥便秘。

煎服,10~15g。

炒用,缓其寒凉之性,偏于明目,治疗目暗不明。

气虚便溏者慎用。

谷精草《开宝本草》

谷精草

辛、甘,平。归肝、肺经。

明目退翳,疏风散热。

1、用于目赤、翳障。

2、用于风热头痛或风热牙痛。

煎服,5~10g。

阴虚血亏之眼疾不宜用。

密蒙花《开宝本草》

密蒙花

甘,微寒。归肝经。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

包煎,3~10g。

青葙子《神农本草经》

青葙子、炒青葙子

苦、微寒,归肝、脾经。

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

煎服,10~15g。

炒用,缓其寒凉之性,偏于明目退翳,治疗目生翳膜、视物昏花等症。

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的小小搬运工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0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