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老子的智慧,从《道德经》中可窥见一斑。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顶级人物的热捧。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没有老师春风化雨的培养,多数人将会在黑暗蒙昧中度过。
老子的智慧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开启。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拥有如此智慧的老子,他的老师是谁?
《淮南子谬称训》中说:“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亦。”
商容是老子的老师,是殷商时期一位贤者,掌管礼乐的大臣。
商容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劝谏,于是遭到纣王的贬黜。于是,他就在太行山隐居。
周朝建立后,武王想封他做三公,但是商容说:
我曾经跟着马夫想教化纣而没能做到,说明我无能;没有诤谏而归隐山林,说明我没有勇气。无能又无勇,不足以担当三公这个重任。
看看商容这番话,得有多少人自愧不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中歌颂的君子,应该就是商容这样的贤者了。
商容很有智慧,看看他学生老子仅存的一本作业就可以感受到。
武王战胜纣王,带兵进入殷商国都时,商容和百姓一起围观。
他能够在众多将领中,慧眼识珠,认出武王。他说:“圣人为天下讨伐恶人,看见恶不暴怒,看见善不喜悦,面容和表情相符,因此能知道他就是国君。”
老子贵柔贵弱的思想,就是从商容这里学习继承过来的。
老子的爷爷本来想让老子习武,以保家报仇。
在商容的劝说下,爷爷同意让老子跟着他学习知识。
事实证明,商容看对了。
在电视剧《老子传奇》中,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去本元师尊那里继续学习,老子还拜过紫真真人为师。
老子还有一位重要的老师,“行无为之事,处不言之教。”
这位伟大的老师,就是天地自然。
在《道德经》中,老子的重要思想,都离不开对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观察体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遵循天地呈现出的规律,依照天地具有的德行去修养自己、治理天下,就可以达到个人或国家的目的。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老子向自然学习的方法。
面对世间万物的生死轮回,老子反复的看。
老子在天地间致虚极,守静笃,终于悟出了大道: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世间的规律和道理,已经在天地中、在万物中展现了出来。
所以说,道不远人。茶道、花道、武道,各行各业,各种事物里面,都蕴含着大道。
庄子说,道无所不在。在蚂蚁,在砖瓦,在屎尿。没有一物能脱离道,道也不能脱离物。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也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
老子从水中悟出道柔弱、谦卑、低下的特征,因此认为这些也是圣人的德行。
老子认为,最高的德行,是具有天地这样无私和厚德的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老子称这种德为“玄德”。
在天地自然中,老子的思想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又到简单的过程。
他认为世人被五音、五色、五味所阻碍,虽然大道近在眼前却无法看清。
世人只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可以体悟大道。
结尾:
商容这位智者大贤,为老子打开了知识的殿堂;自然这位无为的老师,开启了老子的高级智慧。
商容的慧眼识珠、悉心教导,天地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化育,才有了学道、参道、悟道的老子。
人类,因此有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智慧灯塔。
据说,老子西出洛阳,骑着青牛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关令尹喜,夜观天象,发现紫气东来,必有真人经过。
在老子经过函谷关时,尹喜请求老子留下著作,以传度后人。
于是,老子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然后,骑上青牛飘飘然出了函谷关,不知所踪。
世人传言,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上老君后来又化身为元始天尊、真武大帝、广成子、盘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