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闻名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总印刷量居于第二位。可见,不仅仅是国人爱读道德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都非常喜欢道德经,人们从道德经中,启发思维,获得灵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洞悉宇宙万物的本质和真相,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也就更容易得偿所愿,实现人生目标。
《道德经》:这三种思维,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厉害!
一、不争而得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释义:因为从来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因为无所求,所以没有负担,因为不争,所以没有压力。这样,就可以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就更容易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虽然没有想过成功,但是因为做得好,走得稳,自然而然的就成功了。越是不争,他做的越好,达到的成就也就无人能及,因此老子说,天下莫能与之争。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处心积虑的谋划,失败就越多。越是绞尽脑汁的算计,失望就越多,而一旦什么也不在乎了,不再用心智去强求结果,而是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的把每一个细节都完善,日积月累,反而可以得偿所愿。
二、善下为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释义:江海所以能够使百川汇聚,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俗语说:江河日下,江河总是不辞低下,然后可以吸引水流汇聚;成大事者,也是一样,若能放低身段,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儿,反而可以成就自己。
反之,我们看到一些自以为了不起、高高在上的人,每天不可一世的熊样,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没错,非常之讨厌,不愿意靠近他,也不想和他合作,那么你说,这样的人,身边会有多少真心实意为他出力的人呢?即便暂时有为利益而屈从与他,也会在他遭遇危机之时无情离去,因为他没有亲和力,就没有凝聚力,自然就没有竞争力,迟早以惨败收场。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懂得低姿态做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谦和低调,这样才能把好运留住。一张扬,一显摆,一倨傲,运势就会悄然溜走。
三、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就是不妄为。真正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别乱说话,别乱做事,别胡思乱想,没事的时候,让自己保持虚静,不要无事生非;遇到事情,让自己保持冷静。不要胡作非为。
忘掉自己的感受,放下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能遵循做事的原则,坚守做人的底线。做到这些,就做的了无为。
为什么说无为而无不为呢?
因为你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做正确的,规避错误的,那么你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一样不做,理想的结果自然会顺理成章的出现。
就好像咱们考学,满足条件,分够了,自然就会录用咱们,不必去争,也不用心急,合格了则自然被录用,不合格必然造淘汰。咱们按规则来,按要求做,自然就是合格的,如果不按规则来,自然就不合格,再怎么处心积虑谋划,也必将淘汰出局。
天道有法则,相应的,世间有规则,比如说:天之道,利而不害,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尽可能保证别人不受损害。再比如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那么我们想要从对方获取利益,就要懂得先让对方得到某些好处,比如你想赚他的钱,首先掂量掂量你能为他提供什么,实惠?便利?还是方法技巧,如果你什么也不能给予人家,凭什么要求人家为你慷慨解囊?
一个人读书明理之后,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然后知行合一,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时刻牢记,不可逾越,不能违背。不自以为是,不一味逞强,按规则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若能做一个有道之人,让自己依道而行,克己自律,那么天下之大,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所作必成,无往不利。一个人,具备《道德经》的这三种思维,往往能成大事,自然,好运也就更多!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德是什么,就是凭良心做事,失去德之后,大家对良心不再相信,就开始讲仁。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六十四章》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