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读经#
庚子年戊子月己亥日(起于)甲子时
年12月22日
冬月初八上弦月
冬至一候“蚯蚓结”二日
一九二日读《道德经》第二章养身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有两种,一为河上公本,一为王弼本。易视君分享的王弼版本,是任法融道长释译的。
《道德经》
河上公章句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万物作焉,—(各自动也。)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河上公本文句简古,为道教所尊崇;是道教内部使用的道德经版本。
《道德经》任爷释王弼本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章主旨,在于讲“道”的辩证内涵。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赵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美的和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会转化为不美,善会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化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原文:“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大道周流六虚,变动不居,循环不已,周而复始。虚空可生出万物,万物可散而归于虚空。物从虚中生,有从无中来。无可化为有,有可化为无。有无永远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治国兴邦,举办事业,乃至行万事,必须慎终如始。多从困难处着想。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如此,难可化为易。反之,若只想顺利,只图侥幸,不作好克服困难的充分准备,易也会转化为难。难和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对待,相互转化的。事皆有别,物各有形。长和短是在相互比较中体现出来的。无长则无所谓短,无短亦无所谓长。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无下则无高,无高亦无下。二者相互对待,相辅相成。
“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亦如前理。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因此,体现真常自然之道的圣人,他们明晓天地万物之理,深知自然运化之机,而能使自己体性合于大道,因任自然,清静无为,以德化民,不施酷政,正己化人,使人民不知不觉地处于浑厚的淳风之中。
大道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生化万物而不推辞,创造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不自恃己能,不居功自傲。由于不居功,它的功绩才永远不会被埋没。
大道具有如此伟大的品质,法天地自然之道的圣人,亦应具备如此品质,造福于人类而不求报。近期易视君原创文:易顺天时‖大雪观复~子月来临。易顺天时‖日伏吟月在戊子。易顺天时‖晦朔之交,宜&不宜。易顺天时‖月破之日~宜破除。易顺天时预告‖日值四离,大事勿用。易顺天时‖冬至,若不闭关(宅),去哪里一阳复生(打卡)。
易识神仙‖冬至一阳初生,元始天尊圣诞日。易顺天时‖冬至一阳复,虚极静笃。数九读经‖一九一日读《道德经》第一章感谢您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