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那些年,我们被骗了那些名句的下半句你知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31

  那些常常挂在嘴边的名句,你知道其实还有下半句吗?它们的真实意思你都知道吗?

  1、“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是:“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言必信,行必果。”

  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

  “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大概就是说,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你真是傻呀!

  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现在人们普遍理解作为儿女,要为家族续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错了。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一样)。和生孩子续香火没一毛钱关系。

  5、“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下半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6、“群龙无首”

  出自《周易·乾》“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无首”的意思是在这群龙里没有首领,没有说谁是老大,老二。不说谁大谁小。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种和平,和谐的状态,这样就很好。类似于老子的无为而治。

  龙,阳物也,乃至刚至阳之物,代表了积极、正义、坚强不屈。“群龙”无首,一群“龙”在一起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忠心不二,积极发展,何须“首”的出现?故曰“吉”!

  7、「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是:「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再下一句是:「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8、“三思而后行”

  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你墨迹你妹啊!

  9、“老来多健忘”

  后半句是:“唯不忘相思。”

  是白居易老的时候,一个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某某某(白居易年轻时候某个相好),白居易说,老来多健忘,老朋友很惊诧,也很失望,但白居易又说道,“唯不忘相思。”

  10、“闭门造车”

  后半句是:“出门合辙。”

  朱熹在《中庸或问》中说:“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意为: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行路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规格、尺寸做标准的缘故。所以叫做‘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而今天只取“闭门造车”,却是在讥讽“出门不能合辙”的脱离实际,用法截然不同。

  11、“百善孝为先”

  完整应为:“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孝敬父母说的是心,不说行。若只是看行动上给予的物质满足,贫穷的家中就没有孝子。爱美之心人皆有,好色不乱乃英豪。男人都喜欢美女,女人都喜欢美男,但只要不做淫乱之事就不算恶。淫是论行不论心。

  12、“相濡以沫”

  后半句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喻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自然。)及《庄子·外篇·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宣云:“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浑沌,各得之为乐,又乌取乎仁义之区区者哉!”)。

  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现在的释义为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13、“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

  实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当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那就永远别让他醒来。”——拿破仑

  幸好,历史不以拿破仑的意识为转移,还好,世人都是看走眼。

  1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改进提升自身不足),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