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如果看不懂易经,不妨先看殊途同源的道德经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24

众所周知,《易经》和《道德经》都是国学13经之一,易经是从伏羲时代已经有了雏形,夏商周三代都有成书的易经。而道德经则是在春秋时期,老子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后,西出函谷关时,受函谷关守官的邀请,写下的字真言,并传道与守官尹喜,自老子传尹喜这一道家流派,又叫隐仙派,这一派始终是一脉相传,从不广收门徒,而纵观历史上出现的都是高人。

在笔者看来,《道德经》和《易经》都是探讨天地宇宙法则的智慧之书。虽然表面上看内容毫无关联,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所透出的思想密切相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在表达方式和叙述角度不同,实则殊途同归。

换一句话说,道德经是易经、易道的延续性解读。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可谓是人人知晓,老子认为宇宙处于混沌之时,什么都没有,是道产生了物,一个物即分阴阳,阴阳二气的互动又生成万物。

这与易经中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模型很接近,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不是生成子母关系,而是表达的递进关系,实际上,道就是一,一就是道,也就是物,也就是太极。易经8个基础卦就可以代表万事万物,这与道德经叙述的第三层关系可以说是一毛一样。

类似于这种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道德经将大道至简,易经则讲简易,一切要简单,不要复杂。

道德经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易经则讲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一切事物总具有两面性,都讲的是一体两面,且还会相互转化。

道德经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易经则有括囊的智慧,两者都是在提醒人,有时要少说话。

道德经思想认为万事万物有起,就有灭,都是在循环往复,新的重复旧的,生生不息,而易经则是有生生之谓易的说法,两者岂不相同?

当然,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自然而然会接触到周易,即我们今天的易经,所以受易经思想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老子本身领悟到了易道,觉悟到了天地自然的法则,然后自己思考,把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写了下来,虽然在表达方式和角度及应用方面不一样,但如果诸位仔细研读了,会发现,两者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感悟易道后的解读。两者不过是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区别。

读通了道德经智慧,懂了易经学问,会发现两本书的神是一样的,形不同罢了。

此外,道德经与易经都崇尚天人一体,物我同源的观念,道德经的思想更崇尚回归到最初的状态,返璞归真,自然状态,崇尚无为而治,一切天和,以求达到和谐的状态。

而易经更加崇尚,天地定位,长幼有序,上下有常,名与位相符合,顺从时势的状态,以求一切自然平衡,生生不息。

如果你看不懂易经,那么不妨先看看道德经,再回头看易经,或许就能知道易经在讲些什么了。而我们学习易经的学问,一定要兼看道德经。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