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常道道德经第一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31
《道德经》第一章: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这“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以来就影响了几千年。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地执象,很迷那个象。看天,天象;看人,人象;看地,地象。老子看到这个状况,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它这个道,是要把象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非常”有警告的意思,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我现在把伏羲氏当年所没有办法讲出来的,我把它说出来,“道”,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一定要很清楚的一点。当然,这个“道”,代表宇宙万象,包含人生的万象都在里面。因此这里头“常”字非常重要。“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成“常道”。“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头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你看这样听起来,它就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是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在老子的时代,文字就比较成熟了,因而有很多名称。那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它的影响,所以我们这里也提出一个“常名”。“常名”就是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这叫“万物的自性”。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那就是本体。本体也叫行上。所以我们现在对于道究竟存不存在、道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应该比以前的人少了很多疑问。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句话我们也很清楚。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人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那么,《道德经》的第一章,跟《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呢?《易经》开了一个易门,叫作“阴阳”——“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在《道德经》第一章,它也开了一个道的门,叫作“有无,道之门”。所以《道德经》第一章,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有无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老子直接用阴阳就好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始”跟“母”有什么不同?

“始”是开端,是本原。

意思是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

而“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

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作“无”;

但是“无”里面要想产生万物,就要靠“有”,如果没有“有”,就产生不了东西。

所以“无”和“有”这两个名词,是我们学习《道德经》必须要好好去了解的。所以他劝我们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文字实在是很美。你看,一个“常无”,一个“常有”。“常无”的意思是什么呢?“常无”的意思是说,我们常常要站在这个“无”的立场来想事情。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的时候,而你想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来看到宇宙万物它们看得见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它两边用哪个的方法都一样,叫做“观”。这个“观”不简单。“观”不是说用眼睛看才叫“观”,“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用眼睛看,那还不如叫“见”,“看见”;“观”不一定看见。“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做“观”。你看观世音菩萨,他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他的“观”是最高明的。你透过精神来观,比你用肉眼去观,要明白得多。“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加个标点符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样标,整个意思就完全凸显出来了。“此两者同”,它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为什么名称不同?因为它本来是在道里面,因为它本来是在道里面,出来,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有”跟“无”不是对立!我们现在很喜欢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里了。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要让它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涵、做良性的互动。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跟“有”?他是为了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所以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认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下面呢,“同谓之玄”,就是因为它同,所以才叫做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比较重要的,叫做“玄同”。“玄同”现在一般人看不懂,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的更深入、看的更广,你就会觉得它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玄之又玄”,为什么要用两个“玄”?就是说前面的“玄”,你又要把它破掉,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所以你看现在很多人都说,老子,玄啊!《道德经》,玄啊!他这是没有读通《道德经》。所以“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这个“玄”的。说: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世界上,它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大家一定想到,啊,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门了。它本来就是天门。天门是似有又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所以,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这样呢,我们就把整个第一章,看的很清楚了。有几个要点。

第一个“道”,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第二个“常”,它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的。

第三个“名”,它是很不可靠的,只是个名号而已,你不要太相信。

然后“无”“有”,最要紧的一个字叫做“同”。

现在我们要进入说,为什么“有”和“无”是相同的?所以老子第二章,他就开始要把“有”破掉。为什么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唉,怎么你比我多?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呢?唉,怎么你升迁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从“有”来的。所以人如果不把“有”破掉,永远都痛苦不堪。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往期推荐

郦波教授:人生终极,即如何在欲望、情绪、习性中超越?/修心

多空密码—多空如开关

多空密码—资金的战斗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