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4日,大年初四,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天真是一个好日子。我们的《道德经》诵读会选在这一天,真的是巧合。因为除夕那天刚好《道德经》诵读完成,然后初一发的活动通知,需要给大家几天报名和准备的时间,然后初五有《乡土中国》的共读讨论会,初六是周日,周日我一般是不安排事务的,所以,选在了初四。就这样~
非常感谢书友们百忙之中来参加这个诵读会,虽然有一两位书友也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请假,但是整个诵读会仍然有序开展、圆满结束:首先是四位书友接龙诵读,然后是安然的分享,最后是自由讨论环节,整个诵读会持续一个小时……
对《道德经》的诵读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都有了新的体会,心里总觉得不做点儿什么像是没有善始善终似的,而这次的诵读会也算是对两轮诵读有一个总结和纪念。我觉得,道德经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寻找的故事,作者冥冥之中觉得有一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高于尘世的法则,代表永恒和真理,虽然作者说不清楚这个东西,但是透过对大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观察与思考能明显的确定这个东西的存在,因为很多事件都表现出某种规则,于是作者给这个东西起名叫“道”,并且从各种角度、采取各种比喻来形容“道”,想揭示和认识“道”,而且愿意遵从“道”。
在诵读会上,我分享的诵读的章节是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我们所有人对于某本书的理解肯定是基于自身的原有认知和思想产生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这就是人的局限。所以,超越自我的认知以及改变思维,很有难度。还好,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有意识的打破自我的常规来获取长进,这需要我们有一个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也可以说是“虚怀若谷”。
在诵读会上,我们分享讨论了很多,较于此刻的文字可能更为活泼和丰富,再一次谢谢参与诵读会的书友,也请原谅我这么久才有时间总结和记录,努力回想当时的场景却也没有足够的文笔表达。希望通过我的抛砖引玉,大家能不虚诵读,有所收获,也期待大家在接下来的诵读中不断认识经典、成长不止~
谨以此文为纪念。
安然
赞赏是种美德
叮!您有新的讯息,请查收
书巷阅读明檬舒巷精彩锦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