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非常强调利他,这个利他的实际作用是非常大的。
尤其有过修行经验的人知道,如果你关在房里,只顾自己,进步是很慢的,如果你放开心胸去奉献别人,你才能够进步快。…………——————
《道德经》81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许多有道的人,他看起来其貌不扬,从事着最平常的职业,常常在最苦最累的地方奉献自己,去成就别人。我们不明白不理解他们到底求什么,图什么呢?
并不是图什么,而是他这样自己就舒服,自己就愉悦。精神会丰沛,过得安心。这就是既以为人己愈有。圣人不积就是心无挂碍。
就是他不在心里面放东西。他不占有不捞取不搞库存不做缠绕。心里面不积东西,不积什么呢,不积功德不积荣誉不积别人的赞赏,不积别人的批评诋毁。好的和坏的他都不积存在那里。
所以他没什么好担忧害怕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老子说话也一样很简洁,4个字,圣人不积。
不积的人他自然而然就喜欢布施,因为自己不需要嘛,总是在为别人做事。对我们来说把东西捞进来是为自己活,对他们来说为别人活着才是真正的为自己活。为天下苍生而活为执迷不悟的人去活,为受苦受难的人去活才叫做圣人。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总理。
比如佛教的地藏菩萨,他为地狱众生去活,他要去承担地狱众生的苦罪。你如果积的话,哪有资格哪有这种能力去承担,所以承担的前提是不积。
把自己归零你才有空间,才有这个能力,去承当去干更多大事。
所以既以为人,既以与人就是你总是利他,总是给予别人总是做布施。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你自己其实是最丰厚的。
你无为而大为,无私而天地宽。
如果是从修心的角度上来讲,圣人不积,更加是一把万能钥匙。世间万事纷纷芸芸,却不在心头挂上一丝一毫。既不折腾自己,也不折腾别人。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后面的两句也都是权且之说。还有什么所谓人我的分别呢,还有什么所谓人有我无,人多我有。
当给予布施都自然而然的时候,一切都很圆满,没有什么差别了。不需要他去刻意。非要给别人,非要去做利他的事。
故圣人不积。连布施利他都不积。一切放下,万缘放下,什么都不占有什么都不牵挂,一切无所得,这才是圣人之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