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原著为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描写了丁元英避世于古城,与芮小丹相知相恋,出手扶贫王庙村等经历。通过一个连续的情感、商战故事阐述了两个主题,天道规律和文化属性。作品本身充满深刻哲理,大量涉及《道德经》的概念,涵盖的层面涉及政治、经济、商业、文化、法律,人性和爱情,很难简单的概括。每个人每一遍看下来的感触应该有所不同,一千个人眼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天道”(规律):二元论“天道”这个概念通过人物对白给出了抽象定义,又通过格律诗公司王庙村扶贫的案例及各人的表现作出了具象诠释。抽象定义融合了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照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或者说具备了神性,可以成圣)。而规律又与“文化属性”紧密相关,因此人的命运是文化属性的最终产物。王庙村的杀富济贫是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礼物。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本身是个伪命题。这个礼物就是通过实践揭示出的“规律”,暗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寓意。“天道”,一方面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唯物视角。另一方面,“天道”也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神的意志,与宗教概念建立了联系,是唯心视角。唯物与唯心的结合就是二元论。这里的重点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同时通过两种视角反思中国文化属性和各人物行为。文化属性:强势与弱势文化借用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下人们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即一个群体典型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强势文化形成的是一种“让你的精神站着”的自强思维,包括自强、自立、自信、包容,谦逊和奉献等态度。弱势文化,从字面意思上看与强势文化相反。精神层面至少不是站着,大致是依附、依靠、懦弱。从丁元英在五台山对于“靠”的劣根性阐述就可见一斑。一种文化如果实在劣等,恐怕会被淘汰,如果还存在,那么可能有两种解释:要么是更有广度的定义(上善若水、以柔克刚),要么概念本身就是亘古不变的人性特质。强势文化符合规律(“天道”),弱势文化的存在是人性体现。文化属性或许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经过外在的地域文化、习俗、秉性,结合内在个人的经历、性格、视野,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各占一定比例的个体。一般不存在%的强势文化个体或弱势文化个体。通透如丁元英,在作品中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听闻芮小丹牺牲的消息后也不免悲伤到吐血。剧中独白是“始终逃不过一个情字”,但是否也存在一点对芮小丹是自己“救世主”的依恋、依赖。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也许说不清道不明,但从这个反应也可见一斑,一个纯粹的单一强弱势思维是否存在。两种思维在一个人行为上的混合或许是常态。作品通过描述丁元英和芮小丹感情的发展和理论探讨,展开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叙述上面的核心思想。丁和芮之间的情感发展和芮最后的欣然赴死,是上述文化属性阐述的媒介和升华。这里体现的还是一种倾向强者文化的倾向,一次又一次打破“救世主”观念。王庙村想找丁元英做救世主,但丁元英通过各种市场化和法律手段,让王庙村做自己的救世主。芮小丹以肉身和“馒头”(比喻)布施丁元英,但丁元英还是通过“有德司契”的概念与芮小丹定下了“包养契约”。芮小丹作为警察和王庙村扶贫的发起人,是社会的救世主;作为丁元英的爱之布施人,也算是丁元英的救世主。但“天道”偏要揭露世间本无救世主,让小丹最后赴死,打破了所有“救世主”的心里寄托。面对天道,唯有自救,用强势文化的思维生存下去。原著书名《遥远的救世主》,救世主不仅遥远,而且只是一种“幻觉”,实际上并不存在。众生分类作品中的人物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庸人:刘冰2.聪明人:林雨峰、王明阳、叶晓明3.实在人:欧阳雪、冯世杰4.精明人:周剑华、韩楚峰、肖亚文5.明白人:丁元英6.自在人:芮小丹庸人的典型体现身上有大量的贪嗔痴慢疑,严重受困于各种典型的情感偏差(emotionalbias)。自私自利、目光短浅(追逐短期利益)、背信弃义都是这类人的典型体现。刘冰从丁元英处收购唱片牟取差价,到后来格律诗遭受诉讼要求退股,再到最后为了一己私利卑鄙要挟,是“庸人”的典型行为体现,丁元英最后设套就是基于对这类人“文化属性”的精准把握。聪明人比庸人看的远,聪明伶俐,能盘活资源,有一定能力和建树,但受制于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在关键时刻被聪明反噬,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乐圣的林雨峰,犯罪团伙头目王明阳和格律诗创始人叶晓明都是此类,有缺陷的情况下不知进退,最终酿造人生悲剧。实在人的关键词是“踏实本分”。与上述两种人的区别在于,不如聪明人脑子那么灵活,但比庸人看得长远,少一些劣根性。因为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所以不做逾矩的事,做事脚踏实地,反而积累下了一片基业。欧阳雪是高配版,冯世杰是低配版,但都是一类人。精明人头脑灵活,目光长远,比实在人聪明,比聪明人看得更远,手段更高明,看得清更大的局,也就少犯很多低级错误。韩楚峰和肖亚文都算是这种人,守得住基本面,抓得住机会,能攻能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林雨峰在面临败诉困境感到彷徨时去咨询的那位“大哥”周剑华。此人对林雨峰一番建议和分析令人信服,甚至还谈到了“道”的边界,最终说服林雨峰做长远打算。精明人和明白人只有一步之遥,是人生深度的差别。从那段对白的表现来看,周剑华是比较接近丁元英这个段位的人。明白人是升级版的精明人,不仅看得清长远利益,而且还能超脱的从万物规律上把握人生选择,导演事物变化。看待事物的角度多样,超脱于一般常人的基本利益思维,灵活的在各种思维框架中穿梭。如剧中的评价,丁元英就是明白人。自在人的代表就是芮小丹。活到最后超越了自身利益和世俗标准,超越了各种需要参透的道理和框架,不受束缚。生死度外,来去自如。自性作为,不昧因果。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前几种人可能还有段位级别之分,但到了明白人和自在人这个阶段,到底是什么选择,或许就是个人的文化属性决定,未必存在优劣之分。与“文化属性”的判断类似,笔者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也是上述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比例混合的复杂个体。其他感悟电视剧版本基本忠于小说,大多数对白都是无删减的呈现出来了。关于芮小丹的死,影视呈现确实高于文字表达,更立体和更直观。左小青扮演的芮小丹代表包含了美丽、性感、知性、智慧等特性,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和“救世主”光环。她生命最后的遗言是,“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观众,到此刻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悲伤情绪,一方面是对这个完美女性角色的爱慕而难过,另一方面是激发痛失“救世主”的内心悲鸣。两方面的情绪叠加,对观众形成强烈的内心震撼。但因为作者原意就是打破众生对“救世主”的幻想和情感依赖,芮小丹之死必须从容、超脱和惨烈。通过在观众、读者心中留下伤痕的方式,激发大众进一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是否存在”的问题。《天道》(或《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思想和内容涉及领域较多,有太多细节之处值得探讨。其中对于国人文化属性及其起源与关联之处(尤其是《道德经》),有待我们日后反复深思。最后引用丁元英在酒席上的一首《卜算子》: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祸福。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年6月10日于泰国曼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