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文吟诵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1
古文道德经第一章~第三章年代:春秋时期出处:《道德经》别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作者:老子(李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嘉静吟诵制作的第8个吟诵视频↑请WIFI下收看收看昨天的内容,点最底下阅读原文   不吟诵无以知《道德经》之美,不读《道德经》不晓得中国人的智慧宝藏如此璀璨。   说起来丢人,以前我看《老子他说》,是直接跳过原文看注释和解说的,因为古文看不懂呀~~o(_)o~~   直到吟诵了《道德经》,再去看《老子他说》或者看《老子道德经憨山注》,发现不一样了,对于前辈们的注解有了更深的领会,知道所讲的那一句话在哪一段,前后文是什么,重点是和古文有了很深的连接,这是以往不能想象的。   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样吧,很想读古文,但是却无论如何读不进去,无论如何连接不上,文字是文字,我是我。这正是我教吟诵的原因。因为我知道那种难受,那种痛苦。我也体验过古文真切的美,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缘体会到。   现在越来越多西方人在研究《道德经》,而我们却还停留在看注释的阶段,想想也是挺难过的。   参加《道德经》群的亲,在用累积吟诵法学习《道德经》,可以在一个周期学习的第四天开始看《老子他说》或其他注解,熟读之后再看会不一样的。甚至不看也无妨,就这样熟读下去,这些智慧的文字会在你的心里发芽生长的。   我太爱《道德经》了,个中的美好,等待你来感受。   文/嘉静 .4.29百度说这 是 百 度 分 界 线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历代评价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御制道德真经疏》,唐玄宗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宋太宗   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苏辙   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双溪集·遗言》,苏籀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明太祖   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御制道德经序》,清世祖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本义》,魏源   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张岱年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黑格尔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关于版本   《道德经》原本是没有书名的。人们为了便于流传或便于理解,就起了不同的书名。这篇“五千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春秋末期晋国师旷称之为“《义经》”,周太子晋说是“立义治律”,秦时的《吕氏春秋·注》称之为《上至经》,在汉时则被直呼为《老子》。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礼,改子为经,后杨雄《汉志·蜀王本纪》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边让老子铭》说“见迫,遗言道德之经”。   《道德经》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清代以前《道德经》版本已有种之多,迄今为止中文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在唐朝玄奘就将《道德经》译成了梵文,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各国文字,据世界教科文组织资料,截至年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也已有一千多种。   20世纪中期以前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   20世纪中期以前比较重要的版本是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玄宗注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还有河本、想本等。汉晋以来,对《老子》的解释及《老子》文本的整理逐渐形成以河上公注本、严遵注本、王弼本、傅奕古本为代表的古本系统,河上公注本倾向于道家,而且又与后来形成的道教声气相通,是养生家、数术之士的读本;王弼本成于玄学盛行的时代,又接近道家,是文人的主要读本。   截至年,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老子注》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其中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是考古学家于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这两本书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早王弼本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乙本缺字。   截至年,可见的最早版本,是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注释作品   先秦至六朝:王弼《老子注》   初唐至五代:唐玄宗《道德真经注》《道德真经疏》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   两宋至元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德真经注》宋徽宗《道德真经注》苏辙《老子解》吴登《道德真经注》   明代: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清代: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汉语诗文诵读方式,自先秦开始,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曾经为中国古代教育系统中唯一使用的诵读方式。   汉语诗文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可以诉诸抑扬顿挫、富有音乐之美的吟诵而表情达意,将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变成审美的享受。   然而近百年来,由于文化和教育的变革,吟诵逐渐被学校放弃,濒临失传。现代学校在讲解古诗文的时候,仅从字义上进行开掘,理解不能全面深入,实为汉语诗文传承的一大损失!殊不知吟诵,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还可以让我们接触真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精神,聆听纯净、美好的声音,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嘉静吟诵以吟诵感受汉诗文之美周一:沙龙课程周二:诗的吟诵周三:词的吟诵周四:辞赋吟诵周五:古文吟诵周六: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