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也。
天之道,不是很像张弓射箭的情形吗?高了把它压低,低了把它调高;过满了减些力,不满时加些力。
天之道,减少有余的一方用来补充不足的一方。人之道却恰恰相反,偏要去剥夺不足的一方去供奉有余的一方。
谁能拿自己的富余去救助天下贫弱的人呢?只有那些得道的人。
得道的圣人虽然对贫弱者施予了救助,但却不会自恃其能、自居其功,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贤德在世人面前炫耀。
这一章老子巧妙地运用尽人皆知的张弓射箭原理,来阐释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天道,既生动活泼,又入木三分,可谓神来之笔。
拉弓射箭,既要圆满,又要中和,圆满解决力度,弓如满月方能箭似流星。中和解决精度,精确瞄准方能一矢中的。要做到圆满中和,无非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对于天道的这种无私表现,老子用十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然而,人之道却恰恰相反,老子对此甚至有些愤然不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居然逆天道而行,以损害和减少贫穷者的利益来满足富足者,用河上公的话说:“世俗之人,损贫而奉富,夺弱以益强也。”如果说自然界的法则是妥善调节万物之间的生存关系,使之和谐共生,那么人世间的法则正与之背道而驰。由于人性的贪得无厌,愈是富有则愈想占有更多,如此,只能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导致社会长期动荡。对于那种剥夺贫弱而奉养富贵的人间之道,老子显然持否定态度。老子通过天道与人道的强烈对比,告诫人类只有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然法则,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保证天下长治久安。
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弱群体,“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老子仰天疾呼:“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老子热情赞扬那些拿自己的富余去救助贫弱的人是“得道的人”。老子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社会财富分配原则,老子希望得道的圣人遵循“损有余而奉天下”的自然法则,不要使社会出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两极分化状态,以免付出沉重的代价。回顾六十多年前,为什么毛泽东赢了,蒋介石败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蒋介石奉行“损不足而奉有余”,毛泽东奉行“损有余而补不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然是效法天道者赢了对手,也赢了天下。
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到年,1%最富阶层将拥有全球总财产的50%。乐施会呼吁各国政府应对财富分配不均。其实,早在多年前老子就已经发出了这种呼吁,知名学者麦小舟说:“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但愿天下富人在熙来攘往的如梦繁华中都能够循天道而行,仅仅靠财富的积累不一定能够给人带来尊严,尊严是靠道德赢取的。道商学者李海波说:“一个真正的道商,留下的不仅仅是如山的财富,而是符合天道的价值观念。”
天道犹如学射箭,损补有度法自然。
人道锦上偏添花,天道雪中去送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