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3种思维,理解透了万事皆顺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4/19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道德经》是老子的经典著作,被誉为是“万经之王”。

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它,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它也逐渐被传播的世界各地,所以到了今天,《道德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代表着东方智慧,伟大的东方哲学。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统计过,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而如今,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圣经》,成功的超越了其他经典著作,登上了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

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也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

尼采将道德经奉为至宝,评论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魏源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这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德经》最厉害3种思维,颠覆你的大脑,理解透了万事皆顺

1、战胜自己的思维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这句可以跟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联系起来,“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一个人,如果可以深入的了解别人,就能称得上聪明,但是还不能算做是有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可以洞悉别人,还能了解自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算得上是有大智慧的人。

知足者富的的意思是知足者常乐,他认为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自己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人,这里说的“知足”,指的是,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物质,这样自己的心灵就会情景许多。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老子看来,单纯的使用武力来达到对方是并不能称之为强者的,什么是真正的强者呢?老子说,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我的人,也就是实现心灵上的征服。

2、要重视“无”的价值

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他认为,一个人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一定得认识到“无”的价值,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杯子或者碗,它的里面其实是空空的,但是它却课题装物品,因此,很多人只是注意到自己眼睛见到的实物,却忽视了“无”的重要性。

3、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说,真正的聪明人,都会在最适当的时候来退让,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老子的智慧,贯通古今,依然可以对现在21世纪的我们起到指导意义

其实,道德经的思想精华在于全书从头到尾贯彻一个思想方法,而就是这一个思想,便胜过黑格尔的全部哲学思想。

但是,很多人都误会老子道德经中一直在宣扬“消极”的思想,甚至于中学的历史课本都在指责老子的这种世界观。

现在想起来,简直是最大的谬误!

其实,这里的“无为”并不是寻常人所理解的那种“无为”,它是一种对一切都不用刻意改变刻意追求的态度。

就像上面说的,“为”,就已经代表着“不能不为”了。“以无为为,以无私私”。

这种境界,才是最高的。

道德经在哲学上的高深,历史有目共睹,西方哲学家研究的终极问题,你都能在《道德经》里面找到,并且作出了中国式的解答,凝聚着中国智慧。

它逻辑易懂,结论扎实,又直接为很多我们很难解释的问题建立了框架。所以顺着那个答案,我们还可以重新再去寻找到不少新的答案。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德是什么,就是凭良心做事,失去德之后,大家对良心不再相信,就开始讲仁。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六十四章》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只需要69块钱,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