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开发公司的朱海英。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如果您说不知道,那么您说得对,正是因为不知“道”,违背了道,我们白费了许多心思和力气。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明白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黄晓明老师把《道德经》分了十讲,前面三位老师讲了第一讲《积累篇》,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大道篇》老子《道德经》中的第25章“道法自然”。我们正式认识“道”。今天我们先解释一下原文,然后说我对道法自然的理解,说说道法自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学习《道德经》第25章
首先我们学习25章原文,大家共同读一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东西
先于天地就已经存在
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
独立存在,谁也无法改变他
循环遍及一切,运行永不停止
可以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把他命名为道
再勉强把他命名为大
他不断变大而离去
离开而远去
远去又返回
所以说:
道很大
天很大
地很大
人也很大
宇宙内有四大
而人占了其中之一
人效法于地
地效法于天
天效法于道
道效法他自己
这一章是对大道的正式命名。大概的意思是:
道浑然一体、无边无际、没有形象没有声音,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勉强把它形容为“大”。她不停地运转、变幻,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无远不至,穿行于古今,到达极远处又返回来。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所以说道很大,从而遵循于道的天、地、人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的规律特点,地效法天的规律特点,天效法道的规律特点,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这章让我们对道的认识是,“道是万物之母,道很大,作用无处不在,道有自己的运行規律,道是万物遵循的法則,道法自然”。天、地、人都要效法道、道效法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二、我对“道法自然”的理解
自然是什么?指万物的本来的样子,内蕴的规律。万物(包含万物之灵的人)都有它的自然、特点,不能违背,但是可以辅助,适当的点拨下,让它走到正道。
圆满的人生就是我从道中来,最后能够回到道中去,等老的时候心态能自然安详、从容自在。在这章里老子指出人要通过怎样的过程才能逐渐合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怎样才能始终不偏离这个道?本句最后四个字“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说简单点就是按事物本身的特点及内在规律做事。道生万物,道赋予万物各有自己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规律。熟悉他的特点,遵循他的规律,就能把道赋予他的本性充分发挥出来。比方说办公室里的打印机,它有自己的特点,按它的说明书正确使用,它就不会常出故障,就能用到他的设计使用年限。比方说我们的身体里的胃,我们了解他的特点,吃食物不过饥过饱,吃东西不忽冷忽热,遵循他的规律,他会正常为我们服务终生,而不会时常生病,早早罢工,要了性命。圣人感应到了道,明白这个理,所以圣人的做法是“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圣人也不敢违背万物的自然按自己的主观意思行事,圣人效法道以自然无为的方法使人尽其材,物尽其用。人由道生,道赋予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点,没法说啥样的特点是好,啥样的不好,在这方面,人与人没有什么可比性。道法自然,意味着我们要接纳、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允许每个人循着自己的本性,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心灵回归于道。
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往往不自觉地就违背了人与事物的自然,有意无意的做了错事。违背了道,心里想要利于自己,但最终却事与愿违。我们想要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就要先了解自己的自然,懂得人怎样做才合道,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自己的自然。我们每个人是大道母亲的孩子,都象道一样独一无二,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大道平等的爱自己的孩子,使万物自然成长。人是万物之灵,人能对万物产生作用,人顺道行,既利于万物又利于自己,人违背了道,干涉万物的自然,使万物不顺,也因违背道害了自己。所以获得圆满人生的前提是人顺道行。人要遵循的“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既包含着自然科学,又包含着生命科学,还包含着社会科学。说她包含着自然科学就是说人要法天法地,遵循自然界天地万物的规律办事,才有和谐的生态环境;说她是生命科学,道法自然,人要遵循自己的心理、生理规律来养生才有和谐的身心;说她是社会科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天地人的价值观都统一在行“道”上,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里的“天”“地”各有所指。地的特点是厚德载物,在《易经》里“地”是母亲,是承载自己的人,天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在《易经》里是“父亲”,也是带领自己行道的人。人法地,就是人小时候什么也不会,是母亲抚育了我,所以跟母亲最亲最近,人最早学习的是母亲无私的精神,厚德载物。地法天,就是光有德还不够,人有了德还要向带领自己行道的人学习,造福社会。天法道就是虽然自己为家庭、社会做出了贡献,还要学习道,作用很大,却不以为然,不居功,能做到功遂身退。作用是让后辈们都能自然成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家庭才能延续,人类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向支持承载我们的人学习,学习他的品德,要向带领我们的人学习,学习他的才能,让自己也成长为一个能带领大家行道的人,让更多与自己有缘的人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那么自己的德就得到积累,自己的作用就大了,价值也越能得到体现,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价值是在大家的价值发挥中得到体现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道路。前三句告诉我们人应树立行道的目标,有坚定的意志走下去,最后一句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实现人生理想要立足现实,符合自然情况,不违背客观实际。在人生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要自然合道,踏踏实实。
三、道法自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还拿我来举例子吧,说说我在教孩子学习上的经验教训。我们那时都是8岁上学,自己觉得没早早受教育,但我学习还不错,顺利考上市里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做妈妈的天性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我的愿望是让孩子比我学习还好,考上比我好的大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上幼儿园我就抓他的学习,我自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事实证明我失败了。不是我没知识,是我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孩子小的时候,我上班忙,一周歇一天,到星期日的时候,就对孩子说,咱别玩了,我教你学一天。毕竟谁都想学习好,孩子很听话答应了,但小孩子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常常是孩子没玩开心,学习也没有相应的效果。看到孩子学习效果跟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时,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会焦急,失望,这使得孩子对学习信心不足。因此我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象在推一辆发动机没启动的汽车,我很累,车却跑不快。人都会有意志,意志过强就会不顾客观实际,就会违背自然。我因为自己没有平和自然的心态,也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特点,自然在教孩子学习这个环节上成了一个失败者,败的原因是不知“道”。所以我现在明白,如果不知“道”,知识是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的。不要说自己白费力气,也不要说自己怀才不遇,只能说自己不知“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知识是有了教孩子的便利条件,看不见摸不到的道,却有着大用。所以家长的认知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认识不到“无”的作用是不能让孩子发挥出正常水平来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学《道德经》。
许多家长觉得不管孩子,任其自然孩子能好吗?对孩子不理不管是任其自然,当然不好;不顾孩子的特点,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是违背自然;正确的做法是我们按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去养育他,是辅其自然。所以在孩子独立之前,家长的作用是辅助孩子走正道。
四、道法自然在处理家庭关系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家庭和睦,可是为什么日子过着过着就开始跟家人闹别扭了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自然,他只能按他自己的本性做事。我记得自己以前的认识是这样的:我是人,你也是人,我能做好,你为什么不能做好?这就在心里责备别人了。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做好?这是完美主义者的思维,自己做不到时就开始自责了。爱自责的人在心里也会责备别人。我们可能没把这些话说出来,在我们不自然的表情中别人也已感知到了。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他对我有看法,我很苦恼”,其实我们心里的不正确的看法就能对人家的思想行为造成干涉了。不懂得人人皆有其自然时,我常拿自己内心的标准衡量家人,家人也会拿他内心的标准要求我,冲突往往是这样发生的。就拿原来我们家的情况来说吧,我在家里干活多,心里忙乱,有随手乱放东西的毛病,爱人指责我时,我就会说你不干啥家务活,当然你不乱,自己就会带着情绪做事,顿时效率降低,还感觉很累。其实我又何尝不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呢?而我也常为自己做不到不贰过,懊悔不已。所以家人的互相指责会造成互相之间配合不好,谁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以后,认识到别人和我各方面都不一样,我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就象他能做得好的我也没他做得好一样,就把对缺点的指责改成了对优点的真心赞美。家里每个人都接收不到负正能量了,精气神足了,都把自己的该事做得更好了。
说说我的体会,我们都学很长时间的传统文化了,知道一个人的改变是自内而外的,所以用一味指责抱怨的方式改变一个人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看到家人有违道的地方可以适时点拨,有提升的时机可以适时点化,点意味着适可而止,点到为止。否则无休止的指责抱怨不但他听不进去,还会对我们关上心门,激化矛盾。而对一个人的接纳,理解、包容、尊重,欣赏,信任和爱,往往能激发他出内在改变的力量,他会不断完善自己,越来越符合我们的期待。就象傅佩荣教授说的每个人的性格上的缺点,反过来也是他的优点。人被指出缺点后不容易改正,但优点被指出后却容易保持。所以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优点就叫人尽其材,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点,家庭和睦而幸福。
懂得道法自然了,我现在更能接受每一个人现在的样子了。我不拿自己的感觉去要求别人了。去掉我执,就容易和别人合得来。图片。我在思想上去掉了自我,别人的想法也就进来了,自己的思想就灵活了。物质也一样,当我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时,我的东西别人拿不走,但我自己的用完了,别人的也进不来。如果舍掉自己的执念,那么思想会灵活起来,人若能去除了小我,和家人一心为家庭稳定兴旺努力,家庭就和睦了,去除了以自家利益为中心这个执念,就和兄弟姐妹各家和谐了,当然当我们没有家族的执念时,就会与社会和谐了,人就容易融入社会了,就能和更多人实现共赢了。现在我理解了,人若不以自我为中心了,就与自然界里的动植物以及宇宙和谐了。我感觉这就是《中庸》里所说的尽己之性,就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就参与天地的造化了。
五、道法自然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道赋予我们相应的能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领,我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很好的发挥出来所以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能力是要通过成就别人来实现的,而我们却放不下自我。
我们能力的发挥是要靠外物的价值的充分体现,他人价值的发挥来实现的。只有我们懂得这一点时,才会愿意放下自我,去成就他人。我要做成什么事,就要把和我配合的人了解清楚才能把他能力发挥出来。但我们平时总考虑的是这个事情我懂就以为一定能做好,就去做,而忽视了人的作用。等到事情办不成时,就会抱怨谁谁阻碍了我办成事,却很少说我对谁不够了解,我们俩没配合好。
我们要把事情做好就要把事物的自然属性了解透,我们要把人用好,就要把人的特点了解透,然后按着他们的规律去与他们配合。可是我们心里充满自己的看法,总没有自然平和的心态,自己不自然,也不顾他人和物的自然,非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办事,当然不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了。一般人很难放下自己的利益。那么看这个图片。当我辛辛苦苦积累了物质财富时增长了人生经验时,我舍不得让别人用,我自己用完了,当然外面的财物智慧也进不来,我就失去了物质精神能量的来源。当自我打开的时候,我的经验和暂时不用的物质谁需要就可以从我这儿可以取走,等我需要时别人的也会供给我用。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名利财富对我们是有利的,但真正有用的是我们在创造财富时增长的自身价值。有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就不担心自己会被物质所困了。因此我们真正的价值其实不是我们拥有了多少财富,有了什么样的地位。而在于我们成就了多少人。我们成就了多少人就意味着于有多少人愿意帮助我们成长,成就我们。我们的价值就会不断增长。我这里说的成就不是人们说的当了多大的官,挣了多少钱。每个人的最高成就就是自己本性的最大发挥。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得最好,有存在感、价值感,内心独立平衡。这样的人生是快乐的圆满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自身的道德圆满在于帮助别人走上正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还有点个人的理解,我打个比方大家看是否恰当,就是在我之上带我走正道的天,在我之下承载我行道的是地。天可能是我的上级,是比我能力强的有正能量的人,我要顺承他,效法她,做符合道的事,所以天会带动我成长。地可能是我的下级,支持我行道的人。我若在他之上,我要让下面人的能力发挥出来,这样就会得到地的支持,一起参与到造福万物的事情中来。就是不管自己是什么位置只要有谁在做符合道的事,不管我们处于什么位置,只要有谁在做符合道的事,自己遇到了就要辅助他的自然,让他的作用充分发挥,价值充分体现,那么我自己的德行和才能就在提高了。
我们做房地产项目涉及的人和物非常多,如果所有的人和物的价值都得到最大体现,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优质工程。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做成一个好工程,也能做成不合格工程。如果我们不能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放下自我的看法和得失,就不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价值,就不能打造一个好项目,就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齐心协力做成一个好项目,意味着众多人成就了我,也意味着我成就了众多人。我们上智要建结构省优工程,雷总的初衷并只不是为了要那个名誉,她要的是给社会提供好的建筑产品,成就一批能做精品工程的管理人员,她要成就我们,我们不能不努力来成就她。所以项目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很重要,我们彼此要互相帮助,彼此成就。董事长的愿望是实现滨河共产主义,让我们大家都过上物质上丰富,精神上幸福,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实现董事长这个愿望,我们成就了董事长的理想,也是董事长成就了我们,让我们成长。
六、道法自然在于心合自然
道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有些规律我们认识到了,有些规律我们还不知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纷繁复杂的众多事物,千头万绪,我们真的不可能在做事前把所有事情都研究透,那么我们该怎么做事才能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呢?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心和道的关系,告诉我们道在人心。我们心合自然,言行也就相应符合自然。平和自然的心态,是我们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也使他人的本性自然发挥的基本保证。下面我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说心合自然的力量。
我刚接触到文化传统平台这个平台时,感觉这个平台办得非常好,当时就以为平台的编辑是一个团队,见到南山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