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还虚归无之理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14

甲: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论道直播间。每天学习《道德经》开启人生智慧门。这位是我们邀请的《道德经》解说员静馨老师,静馨老师好!

乙:大家好!

甲:今天我们共同研学《道德经》第十一章:“还虚归无之理”,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句经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门牖当其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静馨老师,这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

乙:好,我们共同研学,那这句经文中的关键词有:

辐:车辐条。

毂:车轮毂。

当其无:轴孔。

车之用:车轮转动的作用。

埏埴:搅合塑造粘土。

器:容器。

当其无;当中的空腔。

器之用:装容东西的作用。

凿:挖凿。

牖:窗。

当其无:里面的空间。

室之用:装居人物的作用。

那这句经文的整体意思就是:三十根辐条共同装在一个毂套上,因毂套当中轴孔的空无,才有车轮转动的作用;塑造粘土坯为器具,因当中空缺无土的空无处,才有器具能容装的作用;凿门窗为洞室,因当中的空间,才有室的存居作用。

甲:静馨老师,这句经文圣人老子到底在教导我们什么?

乙:世间万物都在给我们讲经说法,老子经常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打比方,来说明一些道理。这句经文所说的道理就是下一句经文:‘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经文中的关键词是:

有之:有形、有质、有识、有受、有为、有欲。

利:器,以利可生用的器。

无之:无形、无欲、无为。

用:价值作用的所在。

那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因此,名识‘受用、财物的有是用的借器,其相对之空无方是用的所在。上章清心专虚,本章是让我们明白有虚之理。

甲:静馨老师,您说这章是让我们明白有虚之理,根本之道是什么呢?

乙:利的用价值就在能成其无,相对之下,虚无是开拓了益用,虚越大则器用越大。其根本之道就是无能生有,有占无的能生空间,有者必然会衰老坏亡,所以还虚就是还能生之本,就是还到当下生灭不二,永处不执有积而绝生本。有为就必然要消耗,神飞气去精自离。无欲正是心神不出玄牝门。用而能生,归而不去,恍兮惚兮,似有非有,使用非用,无我而成为宇宙不二的本体。善本是它,恶本是它,生本是它,死本是它。电子相对无生死,(是原子的最基本粒子)而交流波有生死;太阳相对无生死,而一日之中有生灭;基因中的基因决定存在,就是本体,它的生命本能决定无限。佛教中的无量寿和无量光从理论上就是当时间和空间趋向无的境界名。

甲:奥,静馨老师听您这么一讲解,我也好像明白点;世上有些物,我们用起来很方便,其实是用了它的当中的空间,空间越大,其器用越大。而人呢,就要还虚归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静馨老师我这样理解可以吗?

乙:可以,道德经的核心就是无,具体所要突破解决的就是欲,无欲的结果前提是无我,无我的途径是守中。一个无字道用,成为全经的核心,全经就是说无用无的经,就是无为无不为的经,只有解无明无,才能知道识道,只有知无用无才能有德是德,只有身心天下无欲无为,才能身心彻底解放,真恒祥和自在。

甲:静馨老师,那人如何才能智造成大器呀?

乙:人,要换一个思维方式,人生的理性就在将自己智造成至大无外金刚恒常的器。造至大器的法不是自执僵固的器我利我,而是从易于虚建,使器我远又远。没了才无限大,尽纳竟不有。在佛家文化信仰里有尊弥勒佛,他体胖肉厚,表意他德土具足,普慈众生,他大肚普纳无私坦荡,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包太虚的起点是从反守自内虚中开始。只有处于这个德境位置视角,才能自成一个德能人。

甲:通过静馨老师对本章清晰的讲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每个人都是可用之器,关键是我们如何用智慧将自己造至成至大无外金刚恒常的器。希望大家运用好本章的智慧,把自己打造成对社会有用之才!好了,今天我们就研学到这里,感恩静馨老师!每天学句道德经,生活快乐又轻松,我们下期再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