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古老剪纸绽春花杨新润扶风墨痕1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5/9

点上方"扶风微传媒"免费订阅

一派高古满纸春晖--王继厚楷书剪纸艺术赏读文/杨新润

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篇有言:“作人无甚高远的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的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精于传统蝇头细书、长于创新剪纸艺术的王继厚先生,即是一位“脱得俗情除得物累”的书画艺术家。王继厚展示用小楷记录的党代会报告长卷5次用小楷敬录党代会报告被誉为“真书”“蝇头细书”的小楷书,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大瑰宝,在中国书画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工书者不精小不能称书家。书坛名家王羲之、张旭、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一不写得一手好小楷。70多年的勤苦躬耕中,王先生从来没有放弃过研习楷书,并把小楷作为毕生追求传统书艺的奋斗目标,坚持要在无数书家耕耘过无数遍的田地里采撷一粒属于今人的硕果。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十九大召开期间,王先生每天收听收看相关新闻。大会确立的奋斗目标让他心潮澎湃夜不能寐,他决心将十九大报告以中华瑰宝“蝇头细书”形式敬录成卷,献给当代,留存后世。11月1日起,他开始创作十九大报告书法长卷,每天书写7小时左右。然而,用蝇头小楷书写一部长达字的大书作,谈何容易。古人小楷长卷有老子的《道德经》长不过二丈,字不过五千;“真书”长卷字数最多的也不过字。执意书写七倍于古长卷的大书作,那可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壮举!再说,小楷不同于大字,大字如江河奔涌,凸现泼墨大势;小楷却像潺潺溪流,刻求细密无疏。尤其是书写如此字数的一幅书作,既没有规矩上下左右的洇格,又不打虚线格子,字距行间大小疏密,全靠自己掌握,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错误,须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拼的是耐心,比的是意志,磨的是性情啊!70多年习书功力,为先生创造这惊世骇俗的大作奠定了基础。在长达一个月伏案苦书中,他废寝忘食,闭门谢客,鸡鸣即起,日落停笔,犹如一个苦行僧,磨破了长袖,写肿了双手,虚弱了身躯,却强健了精神。为力成长卷,先生精心选毫、择纸、着墨,选取最长的六尺宣,以羊毫中楷笔取代小楷笔,以免小楷尖细蓄墨量少不停地蘸墨。为了用中楷笔书写出小的纤秀书风,他将饱墨偏粗的中楷笔用嘴唇嘬出笔锋,许多墨汁就让他生生地吞进肺腑。尽管立了“军令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尽管他的做法得到家人支持与合作,可曾想,如许大书作,任何人也难保证一点不出差错。有一天,刚写满一张纸约字,突然发现其中一个字错了,他痛怨自己不细心,立刻卷起宣纸扔进纸篓,一整天的心血付之东流。于是,他采取笨拙的办法弥补:自己写好一张,请女儿校对一张,发现差错立即纠正。王继厚展示用小楷敬录的党代会报告长卷1当年11月16日,王先生顺利完成十九大报告书法长卷创作。粗粗一算,30米长卷,整整用去50张六尺宣纸,其中30张半途而废。当他一丝不苟地写下数十万笔划中的最后一个句号并校对准确无误时,不善言谈的王先生仰天长抒,喜极而泣,仿佛放下了一副千斤重担却心力交瘁,仿佛走过了万水千山已五内俱空,唯一的心愿就是好好睡一觉,彻底放松休整一下。随后,他将这幅书作精心装裱,公之于世、捐赠给国家。当这幅宽0.40米、长30米的书法长卷在银川市公开展出时,社会各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1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