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心灵牧场放歌家庭教育
牧歌教育
牧歌教育VIP专栏--慧心老师
慧心立行我是慧心,立即行动派
我是的发起人
每周一次的吉祥《道德经》读书会又到了,请安排好时间,让我们一起进入《道德经》,开始全新的生活。
我邀请你来,
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
找到我们的人生答案。
防疫期间,读书会以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开展
-3-31周四
-4-7周四
放下万缘,静心冥想。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音:yan三声)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古时有道之士真是不可思议,他胸中的智慧深不可测。因为他深不可测,所以要描述他的话,也只能勉强形容而已。他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冬天涉足于河川;警惕的样子好像提防四邻窥伺;拘谨严肃好像身为宾客;融和可亲好像春风中冰的解冻;淳厚朴质好像未经雕琢的素材;心胸开阔好像空旷的山谷;浑朴淳和好像混浊的大水。试问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安定中生动起来而慢慢地活泼?惟独得道的人,才有这种能力了。因为得道的人不自满,所以才能做到吐故纳新的效果。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若是致虚、宁静的工夫达到极致,做到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律。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动,就要产生祸害了。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君临天下,君临天下才能与宇宙融合为一体,与宇宙融为一体才算得道之人。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终生也就可免于危难了。书友感悟《道德经》15章感悟: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他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无法触及,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不同的两种能量。他们谨言,慎行,警觉,庄重,淳朴,幽深。拥有像山谷一样承载一切的空间,孕育着无穷的力量。他们动若脱兔,静若处女。他们总是在等待时机,在最合适的时候出现。
他们能够在浑浊的环境中让自己像水一般沉静下来,变得清澈明晰,生发出无穷的智慧。他们就有阳性的生发的能量,又有阴柔的抱持。
让我想起了大地母亲,这个时代的母亲需要安静下来,柔和,顺遂,包容和抱持,孩子需要这样的妈,女性需要这种阴柔的力量。不再焦虑,不再急躁,不再紧张,不再向内挤压,不再向外爆发。
《道德经》16章感悟: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当我们的心灵空虚到极点,内心静谧到极点的时候,就能观到自己的内心,观到世间万物,看它们发展变化,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万物纷纷云云,各复归其根,回归本源。再远的游子也要回归故土,落叶归根,我们的心走远了也要再回来,精神回归家园。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真正安歇的地方。身体需要回归,精神也要回归。我们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内心回归本源,找到精神按住的地方。
书友感悟一切都是展现出的一股生机。如果没有生机的话,必然不是道的特征,那么也就表示认知错误导致的方向错误,结果必然背道而驰。我们往往认不清的就是自己,所以,容易被自己一些嘈杂的因素和欲望所蒙蔽,这是什么?在佛家哪里,叫做无明。
书友感悟静之徐清,动之徐生。如此两点,就能保证不断地去故纳新,永葆活力,不会自满,这就是我们孜孜不倦以求的道。商业社会的商业行为在道面前也一样如此。书友感悟归静,复本,好好的摒弃那些虚幻之物,诚心守住心中那片宁静,寻找所在空间的归根,如果不知常,妄作妄想妄行,自是不见眼前,自有幻作,也是白活一场。人是做欲望推着走的奴隶还是引着欲望行的主人,最重要的在于能不能放得下,拿得起。书友感悟从修身的角度,联想到吕祖解经——此章是借古之修者儆后之人。夫微者,道之幽深,故不可识;妙者,道之精粹,不可识;玄者,道之难穷,不可识;通者,道之广博,无所不通,不可识。此四者,体道者,能搜微究妙、悟玄,通遍三界,内外无一不烛,言道微妙玄通,入定内细细觉察,方得通达。暗里珠明,光透百骸,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故无可识。容者道之体,本来无容,强名为容。豫者,是我虚中用虚,如涉川一样兢惕,方得不漏,稍放,就不能生。犹兮若畏四邻,此乃澄静本来,如有邻舍窃取,存敬畏以防之。俨若客修身,如宴有尊客之前,不敢放肆,方守静到底澄清。涣若冰将释,入静大定时,如履春冰一般,防其惊异,保身之要也。敦兮若朴,不尚雕凿,素其玄风,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以神归元始,以气合元始,以身化元始,以心意混元始,皆成一炁之朴。旷兮其若谷,广旷虚中,若太虚之体,为一大窍,中中乃得,归于空谷。浑兮若浊,本来混一,灰心乃灵,从灵中炁合,复浑,又从此浑中求明,是内清而外若浊,以遮凡尘俗目,此隐圣故耳。浊内求清,清中更澄,要时时除行,弗得贪求。
书友感悟返本归元,虚极静笃,回归自己的本心,这样可以培养先天的元气。身体要动起来,这样会让我们克服肉体的懒惰,心要静下来,这样才能让自己“明”!静下来才能归根,才能复命,才能知常,才能“明”!这种状态就像太阳一样光照万物,《六祖坛经》讲“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然而要做到“明”还需要一个“诚”,《中庸》讲:“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后人说:心诚则灵。灵明不昧!不昧就是清醒明白,智慧具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诸位老师,各位师兄,同仁,对自己的都是那么的真诚,真实,实在,有一说一,言行如一。《大学》讲:“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是如此。书友感悟想起一段歌词:
思虑万千尘恼重重
放下身心障蔽无不解
迷恋迷恋原由意自执
迷恋迷恋当由心觉改
......
时刻提起觉知,才是我们的出路。
书友感悟不妨以修道士的心态去进行人生的修行:修炼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深邃、丰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坦然自若。修炼自己的言谈举止,让自己的形象如一挺立的树,散发清香的梅,向阳的葵,奔腾的溪水……总而言之,活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自己,逐渐提升自己。坚守自己的操行,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为之追求。为人积极向上而不张扬;谦虚谨慎而不卑躬屈膝。以一种虔诚的姿态,修炼自己,平静,淡泊,自然,……如行走的小草,如飞过的鸟,如飘忽的云,如吹过的风……看似没有什么痕迹,唯有自己感受到内心的充盈。读书会目标与行动1、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跨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探索那些与自己的专业貌似无关的知识新边疆。
2、在任何一个领域,输出能力最强的那些人都会摘走最大的红利。持续输出直至成为最强的20%那部分人。要有那份自信。
3、你必须有能力做出取舍,把时间投入在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同时承受可能由此带来的遗憾。当然,什么最有价值,见仁见智,持续的学习发展自我、友情,最后有机会成就他人。
4、强化自省能力。自省的能力来自不断学习。
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愿共同参悟经典之智慧。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牧歌教育VIP专栏慧心立行,我邀你来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精彩回放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序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1-2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3-4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5-6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7-8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9-10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11-12章牧歌教育VIP专栏
慧心立行第13-14章
牧歌教育私人订制式家庭成长计划
沉浸式落地执行,爱与陪伴
赋能个体成长,助力家庭幸福
让我们获得一个轻松、满足、成功和快乐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