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老子为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11/25

老子的哲学理念是一种顺其自然、自然而为的体现,万事不可勉强为之,更不可强制而为,应该懂得“天下神器”不可违背的道理。但是很多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却无时无刻不在破坏着这种平衡,所以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老子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吧。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老子说,如果想要以征服的方式夺取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是达不到效果的。

老子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不是顺其自然取得天下的,就不可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老子的观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天下不可强制为之。

原因就是万事万物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而这种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只要矛盾双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转变,如果强制而为,就会违背这种规律,即使暂时得到了天下,也犹如昙花一现,而不能长久。

为什么强取豪夺不能治理好天下呢?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这就是原因。

对于这句话的意思,王弼注释说:“神,无形五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意思是说,神就是没有形态,没有方位的客观存在,器,是大地合成之物,没有形态的合成之物,就是“神器”,也就是说这个“神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又没有固定形态,是一种非常玄妙的物质。

所以老子说,天下是个玄妙的东西,是不可以被人为控制的,如果想控制天下,那么“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越想要夺取天下越会失败,越想要控制天下越会失去。

老子以“神器”说明了一个普遍哲理,私欲越大,越不会得到天下。秦始皇怕失去天下,焚书坑儒,大修长城,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继而就被刘邦、项羽推翻,纵使万里长城雄伟坚固,也阻止不了秦朝的快速灭亡,在灭秦过程中,西楚霸王项羽争一路领先,到头来却让刘邦这个无赖得到了天下,这些说明了之所以“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是因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个原因,同时又说明天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的原因中还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老子说:“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万事万物的都存在变化规律,越是行走的快,越是跟随的快(就像如影随形,人走得越快,影子跟着人走的就越快),越是快速吸气,就越是快速吐气(“其由橐龠乎?”,就像风箱一样,拉得越快,越不能发挥正常功用),越是想要强大,越是走向羸弱(就像月圆则缺,每到月圆之日,即是月亏开始之时),越是尖锐的东西,越是损坏的快(“揣而锐之”之理,捶打得很尖锐的武器,是不会保持很久的),这些都是一些恒久不变得自然规律,但是因为私欲的原因,人们总是看不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的客观规律,所以也就不明白这些道理了。

面对这样的规律,怎样做才是合乎规律的呢“

老子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有道之人会舍弃身体利益,丢掉利禄欲望,辞去功名成就。

其实老子说出了“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无私、无欲、功成身退,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道,才能回归自然。

在老子之所以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是因为,万事万事都是平等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都是自然规律,而我们的私欲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不真实的东西,“朴散以为器”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神器”只是人间的凡器而已,所以只有真正的“去甚,去奢,去泰”,返璞归真,才能见到真实的大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