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老子的知足是什么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26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模型

在第四十四章,老子已经讲解了知足与知止。在第四十六章,又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老子在这一章先描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治理有道,天下太平;一个是治理无道,战争不断。

老子说之所以人会遭致灾祸是因为不懂得知足,人会遭致过错是因为有贪欲。如果能够深刻的明白“知足”的含义,能够保持知足,是一种持续的满足状态。

提问

1、知足的含义?

老子在第一章就讲,常有,欲以观其徼。对于某个事物,能够看到它发展的边界,能够去顺应事物的发展知晓满足与停止,就是很好的在顺应规律。

老子的知足与表面的安于现状是不一样的。表面的安于现状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只是被动的接受当前的结果。而老子的知足是积极的认知,因为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合理过程,所以能够积极的接受当下的处境。

老子的知足也依旧可以用于开拓未来,因为能够看到事物发展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内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如何来看待欲望?

老子说因为不知足、贪求,会导致个人遭受灾祸过错。欲望分为两种,一种是贪求的欲望,一种是正常的欲望。贪求的欲望是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想要向外界去索取,这种索取会使得自身遭致祸患。而正常的欲望是顺应事物的规律,可以去积极作为的。

3、如何保持在常足的状态?

老子在第四十五章就讲了“清静为天下正”,如果能够保持在清静的状态,也就自然可以保持在常足的状态。这样个人不会有杂念贪欲的干扰,也能够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怎么样的,能够很好的接受当下的处境,也可以去积极的看待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可以保持在常足的状态,个人应该是可以感受到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顺应规律去为人处事,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此外,如果个人能够与道一体,这样可能会体验到极致的富足感。与道融为一体,也就不再会感受到匮乏、贪求等杂念,而是会发自内心的觉得平静喜悦,圆满富足。

注:《道德经》博大精深,文章只是个人悟道的浅见,多有不足,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