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解析第五十二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4/13
能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本章书法作者赵志君)直译:天地自然宇宙万物都是有其起源和形成发展过程的,创生天地万物的道是万物的总根源,是万物之母。认识了道生万物之理,就可以认识天地万物之规律性,而认识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律性,也就可以更好的认识道体悟道。万物生成于道,万物又皆遵从于道并最终回归于道,而且终其全身遵道贵德。持守自身的本性本命本真本常,保持自性真朴,也就可以终身不用操劳而一切则能够自然天成。失去自我本性本命不真本常,舍本求末恣意妄为,则终身无可救药,灾祸缠身一无所成。我们从认识单个个体的事物内在规律性,可以以小观大观止事物的宏观之理,可以观止整个万事万物之理,守住自身的柔弱本真才能使得自身保持强大阳刚。这样就可以达到良知光明智慧圆满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光明智慧以观照自身修正自身,提高自身自性能力,使得自己保持良知光明智慧达观的境界,从而趋利避害,不会招致意外灾殃祸患,终身安逸无忧。这样做就是遵从于道的规律,同时也是尊道贵德的意义所在。解析:1,道之无益学之何用,道之无用学之何益。本章是老子讲尊道贵德思想的最核心的一章,也透彻的说明了学道修道的实际利益。学懂本章,就懂得了认识事物规律性的重要性。学道是为能学以致用,习道悟道以能够体道行道。学懂本章也就理解尊道贵德的重点在于守道用道,也就是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生活实践。这章老子也具体的告诉我们尊道贵德到底如何做,如何来践行。大道光明,大道至简,大道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何故?一切的理解认识错误都在于不能从根本上搞明白厘清楚。根本弄不懂尊道贵德,也就理解不明白老子在这里说了什么。2,天地自然万物都有起源和开始,是一个经久不息的演变转化发展过程,而形成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开始的是道,道是万物的初始产生形成的总源头。认识了事物的初始形成以及发展过程,就明白懂得了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和事物发展演化规律。从而能够认识事物本身的规律性,能够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更能够以此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同时可以以事物过去到现在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来预知其未来,这是习道行道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是尊道贵德的实际作用和意义。3,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这句很抽象,老子也是形象的从正反两面相反相成的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即如何做才能修心于光明。我这里用了意译的办法(见译文),毕竟老子已经离我们多年,我们对老子原本的实际方法已经无法考究,做到把握老子思想的核心本质,基本上能符合接近于老子所要表达的原义,对于学习解读老子思想智慧来说就已经足够。平心而论,这里的方法也许是道家修身养性的重要的修炼方法,我不是道家更没有对道家修身法门有所研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见小曰明,这句通俗说就是以小观大、以小知大。儒家的道即规律,事物之理即为道,这也是老子之道。一方面从事物内在细小微观处认知事物之理,另一方面从小观到老,知其过去可以预知其未来。大学之道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老子的方法论可以表述成儒家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而致良知达到良知光明。5,守柔曰强,效法于老子之道则需要守柔持弱归朴处下,处柔弱则可以胜刚强,之前老子教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既是道发挥作用效果的工作原理,也是我们习道为道体道证道的方法,也就是说守柔持弱才是刚强,才能够保持刚强。“柔”含义丰富,是柔弱、是虚静、是轻微等等,老子经常将柔弱互用或者合一来用,实际柔和弱在老子这里是相同的同一个意思。复守其母回归真朴同时能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二者皆做到才是真正的刚强,也即能够使得自己良知光明。6,而本章“用其光,复归其明”则更为抽象深奥,这里的“光”是自己的光,不是别人的光,不是圣贤的光,不是神仙鬼怪的光,更不是“道”的光,可以说成是自身光明的良知之光,这个“其”指的是自身。很多人喜欢佛学,也许我们结合心经才能够全面正确精准的理解本意,观世音菩萨用自己的光观照自身色、受、想、行、识归于了“五蕴皆空心无挂碍”,得以究竟涅磐。老子讲的“用其光复归其明”,也即得道的人用自身的光明良知的思想智慧来观照自身指导自身,使得自身始终归处于或者保持于光明,如此则可以度一切苦厄,也就能够“无遗身殃”。用今天哲理一点的话说,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反过来用武装起来的思想理论来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这就是遵循于道,就是在践行尊道贵德。7,是为袭常,能够如此遵循道的规律去实际践行,就是“是为袭常”,这样去实际践行就是尊道贵德。“袭常”之意就是遵循道的规律。前面我们学习过“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可以结合起来来理解。启示:老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在这章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以上解析内容所能够涵盖的。而伟大的思想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共通之处,解析老子思想我用了儒家佛家的思想理论来说明,更加能说明老子的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当然是抽象而且深奥的。学懂了老子道德思想也就懂得了万物之理,实际现实的利益是能够认识自己指导自己,万物一理即是这个道理。认识道来认识万物包括自身,懂得了道认识了自身能够遵从于道才是“复守其母”,才能无遗身殃。对我们今天来说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遵守规律地去生存去实践,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一切的学习实践一切的法门修行都是为了获得真知灼见,最终以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建立起来正确的思想理论是为了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从事物的源头根源上认识事物以来认识万物自身内在的规律性以及万物发展演化的规律性,可以以大观小同时以小观大,可以以古知今同时以今知古,也可以知现在同时可以预知未来,能不行而知不见而明。这些是以尊道贵德不断践行的过程来显现来实现的,学到道的利益,这个利益很好很大很重要但他不会主动给到你具体什么东西,而是要靠不断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去实现的。我们的古圣先贤很早就能够实事求是一切联系实际,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实在难能可贵。而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深悟此理,不犯形而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呢?我们搞学术的尤其是搞本来就玄虚的社科理论的多是些满腹空空巧言令色、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不学无术夸夸其谈、溜须拍马信口开河如此等等之人而已。更甚者怕是心中连本本都没有的占了绝大多数。正确的理论来源于正确的认知,前面我们学习过老子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的论述,今天我们又学了老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论述,这里我还要拓展说一下孔子“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人类的思想智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学习继承好过去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切有益的认知探索,要学习继承好一切所已经取得的思想成就,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去建树去发展,就是温故而知新,反之不能温故则无以为新。我们讲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而实际上妄加评判贬斥批评者居多,真正学习传承者甚少,能有所建树者则鲜有之。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医连皮毛都不懂的人就能妄下结论认为是旁门左道之“异学”,不懂儒家思想甚至没看过几句论语就概之为落后腐朽甚至扣上愚昧反动的帽子,如此等等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无知论者历史原罪论者,今天仍然层出不穷大行其道。这些人的想法结论怎么得出来的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文化的悲哀。不能系统的学习继承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复兴华夏文明就是一句空谈。拓展阅读:《道德经》解析——第十四章《道德经》解析——第十六章《道德经》解析——第四十章《道德经》解析——第四十三章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功德无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