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也许……
——《东京塔》观后感
日本电影《东京塔》是一部关于家庭的影片,以男主角雅也的视角,从年3岁开始跨度30多年,讲述了母亲荣子的后半生经历。
影片中的一首歌《也许也许》,揭示了女主角人生悲剧的根源;歌词大致是:你时常挂在嘴边,总是回答我“也许,也许,也许”,时光如飞梭,何时才能再相见,思念不知名的人儿哟,转眼已沧海桑田。不觉那刻骨铭心的痛,而你,你却依旧回答:“也许,也许,也许”。
虽然女主角有任性的一面,她人生的黯然落幕,更多的是因为心怀期待又所托非人。对于婚姻她是草率的;与先生初遇于舞厅,二人的第二次见面是五天后先生上门提亲,她就稀里糊涂答应了。仅凭感觉就走进婚姻,悲剧收场是必然。她最不能容忍的是先生对儿子的态度,先生靠不住,她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因此,她不允许儿子受到任何伤害。对儿子一味的压抑自己,甘心付出:为了儿子而放弃再婚,为了儿子背井离乡。她总是笑眯眯示人,把悲伤失落压在心底。情绪发出去伤肝,憋回去伤肠胃。最终因胃癌去世,
家庭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初,女主角处在甲状腺癌术后恢复期,刚到东京的她就提出自己的胃可能有问题,医院检查;却被儿子搪塞过去。用儿子自己的话,女主角来东京后,他经常喝酒到早晨才回家,和女主角见面时,也总是聊工作。七年下来,女主角的情绪一直无法化解。
儿子花女主角的钱、让她照顾都理所当然,承诺“下次”带女主角参观东京塔,可直到她去世都没兑现。儿子毕业正逢“广场协议”,工作不好找是现实;只是恰好进入动漫产业(大势),赚大钱的可能性很小。
对照中和思维提出化解疾病的三个步骤:解心结,换场域,生希望。首先女主角的心结没有解开:先生、儿子都属于索取型,没有“背道者疏”,作为付出者的女主始终付出,致使她一路憋气;同时,“换场域”所换的场域是要能够“生希望”的!离开熟悉的家乡、熟悉的人际关系去到人地生疏的东京,这个“换场域”就不合适,是将主动权交了出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老板!
女主角的命运不可谓不悲催;女主角怎么才能活出来呢?借用《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中的一句话:“我变得能够更自在地做自己,而不是做我应该成为的人,或被期望成为的人。(Ibecamemo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