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道生活执长生久视之行
前言:
《瘟疫论》是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瘟疫病毒的。
《伤寒论》是告诉我们生了病,怎么治疗开方的。
《黄帝内经》是告诉我们怎样合道健康生活不生病的。
《道德经》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拥有秦始皇梦寐以求的长生久视之道。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健康生活,民族复兴。
为你献上健康养生《道德经》八十一篇的连载。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才能成为正人君子,才能履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健康养生《道德经》之第三十章物壮则老
任法融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解: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佐”,是辅助之意。
“强”是强行压制。
为臣者,要顺天理,体民情,以自然之道,辅佐人君治国理民。
不可专尚武力,滥用兵革。
孟子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即是此意。
做人君者,以道正心修德,国纲定会大振,上下定能同心同德,天下自然太平,万民自然康乐,生灵自然不遭杀戮。
倘若专尚兵革,横暴强行而威镇天下,必然无形中失去天地之和,扰乱生灵自然之性。
人心背离,天下共怨,激起对方以兵力还报。
常言道:“你有杀人之刀,逼起了他射人的箭。”
试观天下每次大乱,干戈四起,你还我报,一来一往,互相残杀,皆因不以道治国,而由恃兵逞强所致。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师”:军队。
“荆棘”:有刺莉的灌木。
因兴兵革,夺良民事农之力,服役于战祸之中,干戈骚扰,庶民不能安居乐业,农事必废,田园荒芜,荆棘丛生。在震撼山岳的杀声中,无数军卒伤亡,其隐恶含嗔之气荡于太空,留下的父母妻子无赡无依,其伤感悲痛之情,号啕于人间。
天人共怨,万姓同诛,军队所过之处,飞鸟不下,兽挺亡群,国民饥馑,盗贼丛生,瘟疫流行,妖孽横生,怪异滋起。
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已”:胜后即收兵。
既知兴兵师,动干戈,遭天人共怨,万姓同诛,那么,在横暴愚顽祸国殃民之时,邻国恃强侵扰国土之际,不得已而用兵,战胜之后,应立即停止战争。
虽战胜了,但却不敢恃强多杀。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矜”:逞能。
“伐”:自夸。
“骄”:傲慢。
征战成功,再不可以逞能、自夸、骄傲,而应该认为是这些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的愚顽之徒逼得我们不得已才这样做。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大了,超过了限度,就要趋向于枯老,这就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
如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那正是灭亡的前因。
此章经义涉及于养生。
人君者,是喻心。
天下者,是喻身。
人素日应怀念仁慈,潜认愤怒,以柔和诚意而辅之于心,言行举止,不可狂妄粗暴。
如此这般不求长生而自长生。
相反,如为求其生而喜怒哀乐过甚,举止蛮横粗野,便似用兵力强制一样,必然无形中促使心情躁动,百脉不调,疾病来攻,有不幸还报于身。
每当剧烈地举心运念之后,浑身感觉不快,就是本章中所讲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等喻。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