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德经80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10/2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小国寡民。

(国即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难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徒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所欲求)

[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胡寄窗说:“我们研究老子小国寡民思想,要分析产生这种理想的阶级根源、时代因素以及其所企图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的广土众民政策而发的。他们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他们不了解,广土众民政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新的生产关系要求一个全国统一的地主政权这一历史任务在各大国的政策上的反映。”但是老子“忘记了在‘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原始‘乐园’中,并没有甘食美服,也没有代他们生产甘食美服的被剥削的人。老子作者尽管在世界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观上特别是在经济问题的看法上却陷入于唯心主义的幻想。”这个批评是中肯的。老子面对急剧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感到一种失落,便开始怀念远古蒙昧时代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这是一种抵触情绪的发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