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续灯论道之二重评商育民的道德经的逻辑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6/19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昨天闹了一个笑话,把一位网友的图片误认为是商育民的《道德经的逻辑》对道的解读,对这篇《新华字典》水平的解读做了一番评论,的确是枉费几个小时的功夫,也实在对不住商育民老师,非常抱歉了。不过因为其另外一张图片的一句话说哲学家是打不到的杠精,让我启动了一直想做但迟迟没有启动的事情:和我知道的解《道德经》的朋友论道。因为我认为老子《道德经》的道应该是唯一的,不应该是千人千道,最起码有人是错误的,或者人全是错的。但是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而不愿接受别人的论点。千人千道的场面,其实是对老子本人的不公平,因为太多的人曲解了他。那么应该来辩论一场,最终才有希望找到老子的道。我也希望有人从逻辑上来否定我,证明我的道不是老子的道,要么我继续改进,要么我就放弃,不用再花时间在这上面。由于商育民的《道德经的逻辑》这本书,比较畅销,已经卖断货了,原本39元的书在网上卖到了最高元,所以,我觉得其解读水平不会太低,但又舍不得花来买一本39元的书,我就继续在网上找,终于在掌阅上找到了这本书,还好前面几章是免费的,看到了对第一章的解读,所以今天重新评论一下。从商育民的《道德经的逻辑》的前言来看,他对翻译道德经的方法论我是非常赞同的,就是因为我们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语言变化比较大,不能用现代的语义来理解《道德经》这样的元典。所以,昨天那位网友说翻翻《新华字典》就能解老子的道是不可能的。商育民主要是参考《说文解字》,以及老子同时代或更早的典籍来解读《道德经》,追求用现代语义准确表达老子的思想。虽然我认同商育民的方法论,但是我对他的解读还是有不同看法的,因为我们对道的解读有差异,目前我还是认为我的解读更合逻辑。商育民解道道可道,非常道。商育民:道(道理,方法)可以说道,但不是通常的道路的道。续灯评:按商育民的翻译,其断句是通常的断句方式,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句话的解读,重点在三个道字各是什么意思。他认为第一道字是道理,第二个道是说道,第三个道是道路。他的解读把王弼的解读:“道不可道”这个几千年的歪论纠正过来了,认为老子之道是可以说道的。第一个道如果是道理和方法,道理和方法可能是数不尽的,无穷的,那么老子的道是哪个呢?第二个道是说道,有人论证了,道字演化出说道的含义是在老子之后。第三个道是道路,把第一个道字道理和第三个道字道路来比较,没有实际意义。续灯认为,三个道字都是道路的道,只是第二个道字是名词动用,可以当作是一种道路。老子要讲的这个特殊的道,可以当作一种道路,但不是实际的可以走牛走马的道。第一句话还有一个重要点是“常”字,帛书《老子》中是恒道,不是常道,我现在还是当成常道来解释,关于帛书和恒的问题,留待后面和另外一位网友论道时再讨论。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名可名,非常名。商育民:名分可以描述,但不是通常的名称的名。续灯评:同样这里也存在三个“名”字各是何义的问题,商育民认为第一个名是名分,第二个名是描述,第三个名是名称。《道德经》虽然也讲名分,但是名分还没有重要到和道并列的程度,老子不会在讲道之后,就马上转到第二个哲学概念名上来。续灯认为,三个“名”都是名字的名,和第一句一样,第二个名是名词动用,但是第一个名是指道这个名,道这个名是不得已给它取了这个字,是从成千上万的汉字中选择了最合适的道字来命名它。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道,是借用的命名方式。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无名天地之始。商育民:天下万物都是发展的。细小似无,描述了万物的开端。续灯评:商育民认为无不是没有,是小得近似无,名是描述,天地用万物来代替了,万物是生长的,其生长过程是从微小似无的开始的,所以,无描述了万物的开端。老子会把所有的能生长之物的开始都抽象成无吗?鸡的起点是鸡蛋吗?鸡蛋细小似无吗?种子撒到地里,就能长出禾,禾的起点是种子吗?种子细小似无吗?这些都是老子当年就能观察到的,他应该不会做这样的抽象。续灯认为,这里的无不是另外一个哲学概念无,而是道的无,道是天道,是地球上看到的太阳的回归运动,这是伏羲发现的。没有天道之前,不算有天地。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关于哲学上的有无,参阅:讲透老子的有无有名万物之母。商育民:已有现实描述了万物进一步成长发展的立足点。续灯评:商育民认为有是既有,已有,存在,把母当成了立足点。那么这个立足点其实和开端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把有当成存在,那么,万物的起点,虽然非常细小,但它也应该是存在,是有,这样的话,有和无就没有区别了。续灯认为,这里的有,和上一句的无一样,还是道的有,道存在后,有了天地的运动,形成了春夏秋冬,和地上适用的温度湿度这样的生态环境,才有了万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是万物之母。这个母不是生母,而是养母。是万物恃道以生,道衣养万物。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商育民:所以我们要经常无目的地观察万物的精妙,看有什么规律。续灯评:商育民的断句应该是,常无欲,以观其妙。他认为欲是目的,不是欲望,如果是要无目的才能发现万物的精妙规律,那发现规律不是目的吗?显然自相矛盾了。续灯认为,这里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天道的无,因为天道也是天时,天时是虚拟的,可以说是一种常无的状态。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常有欲以观其徼。商育民:经常有目的地去观察规律的适用范围。徼(jiào):彳che,小步也。敫,从白从放,散射亮光的意思。徼,从彳从敫,发出亮光的区域,即已经清楚的区域。续灯评:观察规律这个目的要隐藏起来去观察,但观察规律的适用范围,需要有目的的去观察,这是为什么呢?商育民从徼字的构字解释了为什么徼是范围边界的意思。我从《说文解字》得出的解读是这样的:彳是小步,敫是光影流,合起来的徼当然就是光影小步流的意思,那么应该就是动态的小,前面的妙是静态的小。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此两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商育民:已有现实和细小似无这两者来源相同,但成长状态的多称不同,都可算作玄,玄而又玄,用发展观点看待一切,是洞察众多奥秘的窍门。续灯评:按商育民前面的解释,已有现实和细小似无不应该是来源相同了,细小似无是不知道来源,而已有现实是来源于细小似无。为什么又都可算作玄呢?没有玄的解释,所以,没法判断为什么玄能成为洞察众多奥秘的窍门。续灯认为,此两者的解读很关键,但此两者是哪两者,需要从玄来判断,玄除了颜色玄的意思,还有小的意思,因为玄是代表小的幺的头部,是小之又小,而前面的妙和徼也都是小,所以此两者是妙和徼,而妙和徼又是道的两个状态,可以同出异名。参阅:读透老子《道德经》之道理解别人的解读真是不容易,理解后还要去分析就更不容易了,当然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解读,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解读,也是自己的进步。为了寻求老子的道,立志做一名杆精,敢于开杠,才有杠上开花的机会。下一篇预告:和网友浸淫之辞论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1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