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通“得”。[2]歙(xi1):收敛,谨慎。
领悟“道”的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诚实的人,我相信他,不诚实的人,我也相信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诚实。
圣人在治理天下时,会收敛自己的私欲偏见,为治理天下内心归于淳朴,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则希望他们回归到婴孩般淳朴自然的状态。
老子提倡不管别人善恶与否,都应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用自己的善良、纯真高尚的品质去诚恳对待他们、感化他们,而不是用礼制、刑罚去强行矫正,这样他们自然会变得善良、诚信。《孟子·离娄下》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人的人也会被爱,施惠于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恩惠。
投桃报李,以诚换诚,历史和生活中不乏其例,但若认为只要如此就能感化任何人,我们也太天真了一些。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能把握自己去敬人、爱人,但无法把握他人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是我们控制边界外的事物,不应由我们来操心。正如冯道在《天道》中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而我们若真正做到了清静无为,善由心发,我们的施行本就不求回报的,正如老和尚救了蝎子,蝎子活过来后蛰了老和尚,小徒弟不解,遂问老和尚:师父,您明知蝎子有毒会蜇人,为何还要救它。老和尚回答说:救生是我的本性,蜇人是它的本性,我不能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了我的本性。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与文字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站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