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视”甲骨文上像「示」,下像「目」。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现在通行本写成“是否”的“是”,这个帛书甲乙本写的是“视力”的“视”。本人认为是帛书甲乙本的对。“视”和“见”是一样的动作,然后接着是自伐、自矜,也是一样的动作,它们全都匹配。
“自视者不彰”,“彰”,帛书甲乙本写“文章”的“章”,通行本是右边加了三撇,“彰显”的“彰”,两者没有大的区别。“章”《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在这一句里“章”讲的是色彩斑斓漂亮的条纹,加了三撇,就表示彰显出来了,色彩亮丽彰显出来了,这是“彰。”
“自视者不彰”,总是看自己优点的人,做事的境界不会很高,所以做事的水平会差一节,不会彰显出来。“自见者不明”,“见”通“现”。总是表现自己,把自己的长处都给大家看,这叫自现。这样的人反而所做的事大家看不到,一定做的不好的,这是老子讲的。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把自己优点暴露出来没有问题的。如果事没做得特别好,对外展现的自己特别厉害,看自己的优点看的特别大,这时候就会出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意识,它是人性格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成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自我认知。自我的感觉,对自己的评价。第二个,自我体验。第三个,自我调节。有了自我评价后,要进行调节,这三部分在社会交往中体现。自我意识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一个人在家里很少照镜子,不用给别人看。要出去的时候就化妆,穿漂亮衣服,因为要给别人看,要比较。如果人不在社会中生存,自我意识会弱下来。频繁社交,自我意识会被强化,会出现一些别人对你的评价。结合别人评价,然后再自我评价,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不好的要怎么调整调整。这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这都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
当一个人坐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以后,手里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可以决定其他人的资源的分配,决定着其他人的命运。因为有了决定别人的权力,所以大家会来讨好你,这是领导者的特点。大家讨好你的时候会夸您,然后领导会自我陶醉在一个虚幻的假象里边,不能有准确的自我意识和评价,自我调节也出问题。会自我膨胀,会自己行为调整到一个骄横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此时就会出问题,绝对会做不好事情,因为他陷入了一个虚幻的境地里边。
真正促成袁世凯下定了决心要做皇帝的,其实是伺候在他身边端茶倒水的一个小厮。跟钱君一样,袁世凯也有睡晌午觉的习惯,而且一睁开眼来就要喝杯茶。不同的是,钱君这儿一把破紫砂壶就搞定的,在袁大总统那里,是非得用一个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才行了。这一天,小厮端茶时突见袁大总统床上躺着一只癞蛤蟆,这一惊,就失手跌落了袁世凯最爱的那只“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稀吧碎,可吓坏了端茶这小厮。亏得一位袁世凯的老家人儿指点,给他出了个主意:大总统一觉儿醒来,待要喝茶时,拿在手里原来茶杯被换了,正要发作呢。小厮赶忙一边磕头告罪,一边跟他讲,小的刚进来,看到一条五爪金龙躺在您床上,被吓了一大跳,方才失手摔碎了您最爱的茶杯。大总统听罢非但没有惩罚,反而去抽屉里取出十块钱来给了他,还正言责他不要出去讲。自己心里却暗暗觉得自己真的是一条金龙了。既如此自然就有资格,也应该去做那个皇帝了。
当然,袁世凯并不是一个糊涂人儿。即便真有此事,相必袁世凯也早已察觉那小厮是在诿过呢。可这个故事还是有他的意义的,无外乎是在告诉我们,其实是袁世凯身边那些人早已窥破了他要做皇帝的心思,才一个个站出来“劝进”的。读一读我们的古代史,“揣摩圣意”可以京官儿们必备的生存技能,古来如此。所以有人说,袁世凯要做皇帝,其实是被一些要做“从龙”功臣的小人们蹿腾的,其实才是真的在“诿过”呢。与赵匡胤的“被黄袍加身”,似乎是一样的原委。在虚幻的假象中,他错误的认为,全天下人真的都让他当皇上了。称帝全国老百姓愤怒,声讨袁世凯。滇军坚持要袁世凯下台。段祺瑞则要求袁世凯交出行政权力和兵权,恢复责任内阁制,退位自保。冯国璋联络各省在年5月18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但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会议无果而终。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年6月6日病故。
不能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就会错误的以为大家都在捧您,这个时候看到自己全是优点。自我认知就会出问题,自我调节出问题,整个决策都会出大问题。这就是老子讲的“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学理念。
(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屋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