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在这里老子第一次提出了“德”的概念。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德:大德。孔德之容,大德是什么样子的?老子用了四个字概括“惟道是从”。惟道是从,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惟是从道”完全跟着道走。注意,是你去从道,而非让道从你。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顺着道来走,而不是背道而驰。孔德之容,还有一种解释是,孔者,空也。“孔德”,又可以理解为以空为德,有点像“无的作用”方面,只有你把内心不断腾空,道才能不断地冲,不断地发挥作用。这样你才能显现出“大德”。(道冲而用之)德是变化的,它是道作用的结果。但它又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对于一般人,我们只能看到德的部分,我们看不到道的部分。道德道德,我们能看到德,它是个态度,它是个行为,它是个言辞,它是个表现,但是道我们始终看不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那道是什么东西呢?恍恍惚惚,说不清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若有若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在第十四章就提到了“惚恍”。什么是“惚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道很奇怪,于无状之中能表现出有状的样子,没有物形却能显示物象。一般来说,象(形象、现象、天垂象)是要依附在物上面来显现的。有物才有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象。如果把物拿开,单把象,置于惚恍之中,自然看不清楚。看不清楚怎么办?所以你不能用看的,看是看不到的。视之不见,要用心观。##你看,晚上天空乌漆麻黑,月与星辰在此中运行。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发现他们的排列、运行遵循某种规律。##所以有个词叫“夜观天象”,为什么要看天象?是因为古人认为天象之中隐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不是“玄学”。很多人把老子的话解释得很玄,我觉得没必要,读过《道德经》你就会发现,老子都是在用非常平直的语言来解释道,只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比较难以理解而已。用现代思维去看古代的句读,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浮躁,看不清楚,不看;听不清楚,不听。很喜欢学西方的那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定要把话讲得清楚才舒服。这里我必须要提醒一句:道太大了,自身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因此显现出来的状态是模糊的,并不是说道本身是模糊的。这样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要“装糊涂“,这其中就有道的影子。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用字很考究。你看上面是在“惚恍”中发现象,那下面呢,老子把“惚”“恍”这两个字把它反过来了,从“恍”到“惚”,以“象”推“物”。既然你有痕迹,那必然有本质吧,所以你就发现其中是有“物”的。但是这里的物(万物的本体)不是具体的东西,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举个例子,北雁南飞。北雁,论数量一只两只它算具体的事物,但在文学上它又不是,而是一类事物的总称。把个体共同的特征提取出来,这样就把它抽象化了。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是微不可见,冥是深不可测。尽管道微不可见、深不可测,老子推断这其中一定有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原质,就叫精。其精甚真,其精呢,又很真;其中有信,当中有可以信验的东西。就是道跟万物有一个连接的枢纽,使人确信不疑。上面讲的就是,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记不记得老子在第一章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道理是不同寻常的道理,平常的道理都是“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很平淡的);那么言下之意,道是不可道的。既然道不可道,你还是要道。这样你才知道,我们中国人,你问他什么事情,他都先说我不知道,但是我告诉你,就是在学老子;老子先说这是不可道的,然后我下面所讲的,都是很勉强来讲的,你听听就好,至于“道”具体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你要自己用心去感悟。(接下来)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从远古时期到现在,道的作用及其名号一直没有改变。以阅众甫。“阅”是什么?“阅”就是阅历、阅览,(道在那边看);甫是父的意思,众甫就是所有万物的根源。万物的根源,都被道看到了。道也融入万物之中随之一起发展。因此想要认识“道”,就要从万物中去了解。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我们又怎么样知道,这个众甫它的形状是什么呢?以此。就是从道的作用里面去了解。这一章主要在告诉我们,道是无形无迹的,它一定要作用物上面才能够显现它的功能。道透过万物,表现出具体的行为,表现出具体的形状形象,那就叫“德”。一切事物它当中的属性,也就是它的德。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人骂人会说,“你这是什么德性?”。你这是什么德性,就是从这里来。我们所表现的,是我们这些现象后面那个道,你要去看后面那个道,你就看出来了——他跟我是同道,他跟我只是同路而已;他说的这句话是真的,那句话是假的。道恍恍惚惚,人也错综复杂,各自当中那个象,你要仔细去看,不然你看不懂。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五千多年前开始,至今延绵不断,这其中一定有“道”在里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道”非常清楚。从伏羲一画开天以来,那个道就已经根植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变成了牢不可破的基因。这个道表现出来的“德”,被赋予一定内涵后引申出“道德”,“道德”使我们有明确的荣辱观,正是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才不会偏离道太远,这意味着我们有很强的纠错能力;以至于中国在经历近代的相对衰落以后,现在还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正飞速地实现它的复兴,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找不到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154.html
上一篇文章: 道德经第七章超然物外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