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生天地大逝远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章是《道德经》的开篇,直指道的本源:道是存在,是源头,是宇宙。宇宙诞生之前存在吗?如果诞生之前宇宙已经存在,为什么还要讲宇宙的诞生呢?老子在道篇的第一章就把宇宙的起源搞清楚了。
道先天地而生。存在是宇宙的唯一性,不可改变,但存在的状态和形式却可以发生变化。宇宙的诞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宇宙的诞生是指相对于之前存在状态而言;二是宇宙的诞生是指宇宙“意识”发生了变化,宇宙从无意识(不知道自己存在)到有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宇宙的诞生,宇宙的诞生意味着宇宙的觉醒。
既然道可以先天地而生,既然存在是道的唯一性,那么永恒和变化这两个词表达的都是道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当知晓天地有生,自然有灭(灭是另一个状态的生),就形成了宇宙生生不息的变化。没有生和死的界限,有的只是两个“不同的存在状态”。故“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当人们可以用“道”眼看待宇宙风云变化,就会“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因道先天地生,故人们尊道而轻天地。心中有道,就随时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当执着于天地的得失,或者当旧天地即将消亡时紧紧抓住不放,都是在背道而行。相反,迎接甚至主动利用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点,用以不变来应万变的心态来放下旧天地,才可以成就新天地。
因道先天地生,故大。这个大超越时间和空间。既包含有形天地之大,又包含无形的胸怀、意识之大。因心中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故能接纳一切的存在和发生。越大越接近道。一件事,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解决可能是个难题,站在“我们”的角度可能就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当从“我”走向“我们”,做符合集体利益的事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这就是道,这就是行道的体验。
人之所以可以与天地相比,是因为人的意识的无限性。在人类飞不过雄鹰、游不过鲨鱼、搏不过猛虎,却成为地球的统治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的意识最大。人类的这个意识,可以法天地、法自然,合乎自然的就是道,就是科学。所以(道德经》是一部将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完美结合的著作。
温馨提示:
每周二、四早上10点-11点我们会有道德经的学习,由韩含董事长亲自授课,想参加学习的伙伴请准时参加。
现场参与地点:时代广场B座22楼会议室
网络参与方式:腾讯会议号:
END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设计:金正传媒(李佳)
新媒体编辑:李寒瑞、闫婵娟、曾嘉浩
发布:金正传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