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每天学习《道德经》,开启人生智慧门,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论道直播间,我是道德经研习者靜馨,这位是今天我们的道德经解说员:姜喜华老师,姜老师您好!
乙:靜馨老师好!大家好!
甲:自古有云,“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主要是劝导人们要多行善,不作恶,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因果规律进一步的诠释,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善行天下,那么老子对善念又是怎样禅解的呢?下面有请老师和我们共同研学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大善无迹人为师资。
乙:好的,大家共同研学,我们先看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无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我们来看经文善行无辙迹的注释:
善:以下五个都是无欲无为善。
辙:车辙。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上善之行,看不到迹象。
甲:也就是说上善之人,他的行为都看不到迹象。上善之人无欲无为,助人无迹,圣佛救人不被人知。比如在我国有家家供奉观世音的习俗,那么人们为什么喜欢供奉观世音呢?因为在人们的心中,观世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能无形中救人脱离苦难,实际菩萨和佛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就是圣人,他们都是觉悟的人,是学习他们善为他人的一种觉悟境界,也是一种精神信仰。我们再看下句经文,善言无瑕谪的注释:
瑕谪:瑕,斑疵;谪,污点。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上善之言,不存在差失。
甲:老师,也就是说上善之人连说话都很圆融,看问题周到全面对吗?
乙:有智慧的人非常会说话,不会说偏激的话,留有瑕疵、让人找到麻烦,善言就是看问题周到全面。我们再研学经文,善数无筹策的注释:
筹策:算具。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上乘善能之计不用算具。
甲:老师,这句经文我是这样理解的,有智慧的人他算账都不需要借用外在工具,一切都在心中对吗?
乙:你这样理解指的只是聪明的人,而不是真智慧。这里有深层的意思,真有智慧的大成者根本不用算具,他已经知道了因果。因为人有千算,天有一算,一切都在规律中,何其用算?我们再看原文,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的注释:闭:关闭。
关楗:关闭用器件。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上乘善能之闭锁关止,不用楗锁档避但不可开启;
甲:老师,这句经文是说有智慧的人关门不用楗锁就不能打开是吗?
乙:你所说的是有这样的能工巧匠会设机关而不用楗锁,但这里说的是大智慧的人是法身超时空,一切无形中,常人怎么能够可以打开呢。好的,我们再研学,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的经文注释:
结:系结,捆绑。
绳约:绳子捆绑。
不可解:解不开、不能解脱。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上乘善能之结约制控,不用绳链捆绑但却不能解脱。
甲:老师,不用绳子也能捆绑住人,那不是定身法吗?
乙:定身法只是法术的一种,而不是上善的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是无私无欲的人,是无欲无为之善,上善无欲无为,法身超时空,瞬间即达无影无踪。现代有超高频分解的人身电传实验,但无绝对可靠性,定身法无绳约有还是上善,有中央电视台孩童还不是上善的计算之实例。
甲:老师,你说的上善无欲是法身,能超时空,但欲为实验定身法和儿童心算还不是上善,不是大智慧,这里边有分别吗?
乙:因无欲和有欲有德能量级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境界不同,无私无欲是圣人的境界,是上乘善能,而世人的法术是有私有欲,只能算是能工巧匠,一般神通而已。下面我们再研学经文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注释:
无弃:不弃舍。这句经文的今译是:所以圣人常善普救众生而不被人所知,圣人在不知不见中本能不舍弃任何人。
甲:老师,在圣人的眼里,每一个人都是有可用之处,所以圣人是不会放弃每一个人的吗?
乙:圣人大善无分无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可用之处,所以圣人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再研学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经文今译:常善普救万物,本能不弃舍任意一物。
甲:老师,这是圣人连物也不弃舍的吗?
乙:圣人以万物为刍狗,万物一齐,天下万物都有其发挥作用,就连废物也可以再利用,所以圣人善救善物不弃,不舍之为,世人不得知见,因其上善之为没有迹象。
甲:老师,我们再看下句经文,是谓袭明是什么意思?
乙:我们先看注释:
袭:继承、道袭,功能律理不断沿续沿袭。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这是道性规律沿袭不断的通达之明德。
甲:老师,这句经文我还是没有理解,能进一步的解释一下吗?
乙:圣人明白道的规律自然运变继承不断沿袭而通达的德能境界,这就是大智慧,只有大智慧的人,有德能的人,才能做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才能明白万物一齐的自然规律。
甲:哦,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有的德能境界,才能明白其中因果规律,我们再继续研学经文,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又是什么意思呢?
乙:我们先看经文注释:
师:师范。
资:助教、教戒。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因此,善待人的是不善人的教师,不善待人的是善人的应戒示证。
甲:这句经文是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戒律,让世人向善人学习,对不善人引以为戒,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乙:可以这样理解,人共二品,亦师亦资,知道本生处,逝生因轮回转,相去又几何,故当无别不弃,否则今凡我弃你,明凡你弃我,相弃同是再造苦难,缘缘不尽来。
甲:是呀,由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致使人类善念日益狭隘,而忘记了我们本是同根生,本是脉脉相连,更应该彼此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中华民族本有的传统。
乙:我们再研学,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的经文注释:贵:尊重、重视。
爱:爱悯。
虽智:表面名象智。
大迷:迷惑无知。
要妙:要,至要、关键;妙,内在真实不知的真理真因。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不尊重人们中的师范,不怜惜人门中的错行戒示,虽然像似什么都明白,其实是大痴迷、大无知,这是至要的内在之妙内在之妙。
甲:古圣先贤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华民族绵延传承五千年,历来有尊师重道的美誉,贵其师,爱其资是基本的做人标准。如果不知其理,看似明白之人,但却是最愚蠢之人。
乙:是的,要深知人共二品,师资之用,不当弃舍的要妙所在,利益所在,物我一齐,不可无视物的因缘性,要爱物贵用。要确见佛家对水的超前惜用之理,现实之证,要惜水、惜粮、惜万物。公正安在,良心不失,大道理建立在小道理之上,小道理废了,大道理也就自然空了、假了、没有真实可信存在了。圣君伟人给了我们中国的地位,我们生存在美丽的祖国怀抱里,更应该时刻牢记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给众生造福,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力行圣君为人的信、愿、行才能造福于自己的德能福地。
乙:生命本是一体,多元生命是一家,因缘相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体现了人民幸福和谐美好愿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甲:听了老师的耐心讲解,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懂为人之理,难知为人之法,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要尊师重道,贵爱其物,尊重所有开启人生智慧的古圣先贤,贵其师,爱其资,没有众生就没有创生的沃土,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天人合一的理念,只有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宇宙社会人生的一切问题。谢谢老师的耐心讲解,今天我们就研学到这里,小百姓悟大道,下期我们接着唠!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