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一百二十四讲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1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安全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学知识每天都有收获,修行每天都有放下。放下再放下,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界。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取得天下常常靠不生事,如果生事,则不能取得天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学”指学习知识。“日益”指每天增加。“为道”指修行。“损”指放下。“无为”指不妄为。“无事”指不生事。“有事”指生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知识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修行每天都能够看破放下。那学习与修行是不是矛盾的呢?一个要收获、一个要放下。这也是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智慧,我们就要不断地练习放下,放下再放下。人类今天的科技就是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应用和推广知识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外求的过程,科技的成果在不断地改良我们生存的工具,甚至让我们依赖工具,变成工具的工具。而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丧失了本能。我们之所以依赖于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天眼通”。我们依赖于电视、卫星、手机来通信,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天耳通”。我们依赖于心理学、沟通学来了解别人,是因为我们丧失了“他心通”。我们依赖于汽车、轮船、飞机、火箭、飞船,是因为我们丧失了“神足通”。我们依赖于预测学、易经、八卦,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宿命通”。这些神通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真的丧失了吗?没有,会丧失的就不是我们本能所拥有的,它只是被暂时地封闭起来,任何一个人只要走上内求修身的道路,这些本能就会被一一开发出来。但内求与外求我们只能选择一样,因为它是决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很多人说“我都没有获得过,你让我放下什么?”放下身外之物不难,难的是放下我们贪、嗔、痴、慢、疑的习性,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不需要获得,个个都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什么彻底放下了就变成无为了呢?要明白老子究竟要我们“损”什么?是损身外之物吗?不是。是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执着我们出六道,放下分别我们出四圣法界,放下妄想我们出一真法界,回归常寂光净土,我们就成圣、成佛了。这才达到“损之又损”的最终结果,既然连妄想都没有,怎么会去妄为呢?不妄为当然也就无为了。“无为而无不为。”当我们不妄为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跟天地并称三才,才能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我们完全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来做人、做事的时候,天地、自然要做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我们还有什么事做不了?如果连天地、自然都做不了的事,我们能做得了吗?“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取天下”就是“得天下”。以武力得天下,也会因武力失天下,这就是“怎么来的怎么走。”古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道。不妄为就不生事,不生事就有德,有德就可以有天下。妄为就生事,生事就缺德,缺德则不可以有天下,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昌圣教育(昌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知礼仪、懂感恩、行孝道、启智慧之源为教育目标,秉承王财贵教授教育理念——“在最佳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您是否渴望?您的孩子:

☆☆☆☆☆

那就和我们一起,从学习圣贤智慧开始吧!

这个假期,让我们一同见证新一批“德行少年”的诞生!

昌圣教育“德行少年”国学经典夏/冬令营,属于“功能性”夏令营。从年开办至今帮助了无数家庭和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夏/冬令营的课程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每一个环节的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紧密结合的。所以请全程参加(前5天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期间老师会为每个孩子做心理疏导,走进孩子内心解决孩子的困扰。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让孩子学会做人

让孩子学会学习

让孩子学会生活

让孩子学会创造

重庆鑫渝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