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无为而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四大社会乱源:名、利、欲、知。
欲:基本需求以外的东西才叫欲;
民智已开,不可能愚民。
无知:没有争民夺利的心智。
无欲:不要有贪念。
无知无欲:过正常的生活,不攀比。
解释(1):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
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
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解释(2):
不尊崇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邀功名;
不珍藏贵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盗贼夺利;
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
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
减少百姓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
执行无为政策,世间就会安定、祥和。
关于这一章节,在目前看来优点消极,有点不可理解,有点不可理喻,有点时代的局限性。
也许这个观点确实适合当时的处境及历史规律,但是在目前看来,有点不符合道的说法。
敬请期待,第四章-和光同尘。
年7月25日于长沙
参考内容:
1.老子《道德经》全文及注释(全81章),知乎用户背影旧梦;
2.曾仕强解密道德经,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