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始:不需时间的瞬变。
是事物从无到有的一个开端和标志。事物要么未开始,要么已经开始,始是一个不需要时间概念的转化,是逻辑上的转化。
田径比赛中,发令枪响意味着比赛的开始。发令枪发出声音,声音传到运动员耳朵里,在这之前,比赛未开始,在这之后,比赛已经开始。所以,开始,是不需要时间的瞬变。
当然,每个运动员开始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因为位置不同,听到声音的时间点肯定不同,但是,这细微的不同,可以忽略,因为基本超出人类的感知范围了。
母:产生瞬变的必要条件。
母:母体,事物产生、开始必须依靠的条件基础。有了母体才有可能从未开始向已开始转变,才能完成从无到有的瞬变。
我们把人类赋予田径比赛的其他意义全部拿掉,单纯的把比赛本身作为认知的对象。比赛开始除了准备比赛所需的各种必要物资和场地,还需要依赖发令枪发出的声音,作为一个标志。从这一点上,比赛所需的必要物资、场地等,以及发令枪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说是比赛之母。没有这些必须的条件,比赛永远无法实现。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解读其一:
名,从人的意识而来,在人即将产生意识之前,即“无名”,万物的生成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一旦有了人的意识这个母体,也就是“有名”,万物的生成即刻就开始了。
把无名作为万物产生发展的开端,把有名作为万物产生发展的母体,这种解读无法解释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可以用来阐释什么叫“心外无物”。
解读其二:
我们现在要认知的对象是万物。“道”生出“无”,就意味着万物的产生发展已经开始了,但是仅仅有“无”还不行,大道又生出“有”这个母体,万物依赖这个母体得到产生和发展。所以后文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也就是:随着“无形的能量”出现,万物在“有形的载体”这个母体基础之上,开始生化发展。而有形的载体是在无形的能量之后出现,先后是指逻辑的先后。
小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道”生化出被我们认知为“无形的力量”的“无”,就意味着,万物即将依托在“有”的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了;而这个被我们认知为“有形的载体”的“有”又来自于“无形的力量”。
所以说,“无”是万物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母体,天下万物在“无”的作用下,依托“有”产生、变化、发展,而“有”也是由“无”产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