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12/16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291.html

宇宙万物是相互依赖而受制约的,人受限于大地而存在,地受限于天而存在,天受限于大道而晴朗,大道受限于自然万物而存在,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涵。这是为什么呢?下边进入今天话题。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解释:有物浑然一体,先于天地而生。

解析:这里的“物”指得什么呢?是“道”。“道”是什么呢?是一切客观规律的总和,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一切规律的总和。大道(客观规律)与宇宙是什么关系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两者犹如阴与阳、正与反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道(客观规律)伴随宇宙万物的存在而存在,发展而发展的。说她是物吧,又不是普通的物,所以说她与物浑然一体。所以啊,谓之:有物混成。

大道(客观规律)是伴随宇宙万物存在而存在的,这里为什么说“先天地生”呢?我觉得主要是界限问题。所谓的天地,往往是有界限的,地球为大地,天空及日月星辰为天,局限于太阳系,顶多银河系,我们知道太阳地球的生命周期也就亿年左右。但是大道却是大方无隅的,没有边际,何谓大?半径几百亿光年的外太空也是小的,在大道看来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尘埃颗粒,大道自然比我们所谓的天地更加久远,谓之: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解释:无声啊,无形啊,独立长存而从不改变,周而复始运行啊而永不停歇,可以说是天地万物之母。

解析:寂,无声也;寥,无形也。这句话说得大道(客观规律)特性,例如万有引力定律,这是宇宙有序运行的基础,假如没有万有引力定律,宇宙星球不就到处乱撞了嘛。假如把万有引力定律拟人化,把她想象成一位巨人,她有什么特征呢?无声啊,无形啊,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啊,无法迎接无法尾随啊。她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独立长存于宇宙万物之外而从不改变,周而复始运行而永不停歇,让万物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谓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在哲理层面,“母”不是世俗意义的母亲,而是基础前提条件,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大道(客观规律)为什么是宇宙万物之母呢?就是因为是基础前提条件。还是说大道(规律)其中一部分的万有引力定律吧,是万有引力定律保障了宇宙星球的有序运行,宇宙离开万有引力就会到处乱撞,大道自然也就无法周而复始的有序运行,太阳也就不能为我们提供光和热,大地自然就不能厚德载物。正是因为大道(规律)是宇宙万物的存在基础,就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谓之:大道(规律)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解释:我不知道它的本名,勉强给它起名叫“道”,勉强取名叫“大”。

解析:《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说:真正的大道是说不出口的,说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大道。真正的大道是没有人能说彻底的,但是不说说大道的大体情况,也就不存在道家文化了,《道德经》和《庄子》也就不复存在了。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为了能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又不得不简单说说大道之学。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道”,理论基础是“道”,这里就简单描述描述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吧。是谁左右着天地周而复始的运行?是谁操控者大地春夏秋冬的变化?用今天的词汇,万有引力定律比较确切,古人没有这个词汇,勉强称为“道”,或者称为“大”,所以啊,谓之: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车是载人的工具,衣服是保暖的工具,书籍是载道的工具。坐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也就忘记了车;穿衣是为了御寒,不寒冷了也就忘记了衣服;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也就忘记了书籍文字。《道德经》和《庄子》是为了告诉大家天下为公而长治久安的道理。有些人却留恋在表面的文字之间,是什么原因呢?桓公在朝堂上读书,写书的人早就作古不在了,还能用书中的条条框框治理国家吗?所以啊,读书的至高境界是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掉进古人的字眼里,钻牛角尖。身着古人的服饰,摇头晃脑,这是学了书中的糟粕,抛弃了书中的精华。我们没必要过于在乎“道”、“大”,核心在于书中其中的道理。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解释:大道无边无垠却又无所不至,无所不至而运行遥远,运行遥远又能返回本源。

解析: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能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她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让人无法迎接,也让人无法尾随,这就是大道啊。潮起潮落,春夏秋装、风雨云电,是谁在操控这一切啊?是大道。大道具体是什么?没有人能具体说的清楚,用今天的词汇,只能说和“规律”这个词汇很接近,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一切客观规律的总和。

大道(规律)充盈整个宇宙,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大到九天之外,几百亿光年的外太空也有大道(客观规律),否则宇宙不就乱套了吗?星球不就到处乱撞了吗?道(规律)是无穷大的,也可以勉强称为“大”。大道(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万物变化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就如时光飞逝,所以啊,“大”也可以说成“逝”。大道(规律)是无穷大的,自然也让人感觉幽深遥远,不知尽头,所以啊,“逝”也可以说成“远”。大道(规律)虽然是无穷大的,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却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她是以什么身份存在的呢?以宇宙万物的管理者身份存在的,德性与宇宙万物是相反的,也可以说成“反”。“反”这个词汇不能想当然,当“返”解释就是想当然,大道(规律)本身就是无处不在的,充盈整个宇宙,何来往返之说?“道者反之动”,大道(规律)与万物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德性是相反的,否则是解释不清内在逻辑的。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解释: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解析:《道德经》上边说的“大”、“逝”、“远”、“反”,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和这句话存在什么逻辑关系呢?我们知道“大”、“逝”、“远”、“反”是说大道的特征,就是说大道(规律)无穷大,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又能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幽深遥远啊,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存在,德性和宇宙万物是相反的,假如把大道拟人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巨人啊。由此可见啊,“反”这个词汇是过渡词汇,是建立因果联系的纽带。我们仅仅描述大道,不和我们建立思维联系有什么意义呢?就如写作赞叹一个物,毕竟要通过相似点来建立思维纽带。

大道(规律)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存在,她的作用是管理宇宙万物,让宇宙万物得以有条不紊的运行。管理与被管理的德性是相反的,否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说到这里啊,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就容易理解了。“道”为什么大啊?“天”为什么大啊?“地”为什么大啊?“王”为什么大啊?“大”在何处呢?“大”在拥有管理之德,什么样的管理之德呢?就是玄德。假如它们失去管理之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哪里还被认为是“大”啊?由此可见啊,“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逻辑过渡,起着承前启后的链接作用。《道德经》的原文是不分章节的,我们现在的很多章节实际上都在阐述一个观点,是密不可分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建立大道的思维模型。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解释: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解析:宇宙中有四大管理之德,就是道之玄德、天之玄德、地之玄德、王之管理之德。什么意思呢?大道有造福宇宙万物之德,天有造福天下万物之德,地有厚德载物之德,王(自然是指管理者)有造福天下生灵之德。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啊。《黄帝阴符经》讲啊,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是万物之王,有管理天下生灵的使命和担当,所以《道德经》才能人列为其中一大。能不能有效管理万物?能不能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是人与禽兽重要的区别之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有大道之德,能给天下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才算是德配苍天吧,否则啊,德不配位,必然导致天下动荡不宁。

智囊全集全6卷古代智慧谋略全书中华智谋名人智慧书籍精选月销量¥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解析:“法”什么意思呢?一般就是:法律、法规,取法、效法,引申为受法律限制、受法约束规范。《道德经》这里,应该使用哪种意境呢?假如使用效法、取法吧,感觉不太合理。这是为什么呢?《道德经》本身就是讲大道之德的书籍,是教给天下管理者长治久安道理的书籍。简单明了,一针见血,直接说效法大道不就行了吗?何必转一圈呢?再说这么解释,“道法自然”,效法自然,感觉在逻辑上不通顺。假如用“法”的引申义呢?约束、限制、规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是在讲一个客观现实。

人类的生存受限于大道上一定的客观条件,例如温度、湿度、水、氧气、阳光、足够的食物,大地是人生存的客观基础,谓之:人法地。地(大地地球)的有序运行,受限于太阳系、银河系的星体构成,没有太阳,地球就会流浪宇宙,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大地受制于天,谓之:地法天。太阳系乃至银河系都是受限于大道(万有引力定律),整个宇宙大道(万有引力定律)作用达到的动态平衡,才有了天地的有序运行,谓之天法道。大道(客观规律)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是伴随万物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就如管理与被管理,正与反,阴与阳,两者缺一不可,无法分离,所以啊,大道的存在受限于自然万物,谓之:道法自然。

我们明白了道法自然的道理,也就明白了管理与被管理的相互依存关系。管理者与人民百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管理者,天下就会失去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天下没有人民大众,管理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有了这层逻辑关系,《道德经》下一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才感觉顺其自然。大道厚重之德是德性轻浮万物的根基;内心至虚至静的圣人是内心轻浮被外物所累百姓的管理者,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