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老子谁的一生都要度6个心劫,能挺过去的人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1/14
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欢迎大家来学习《道德经解密81讲》!我之前组织过很多有关《道德经》零散的文章,而这次,将会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做一个思想上的提升,系统地谈《道德经》。能让大家全面、系统地学习它。希望你能有所收获,今天这一讲很重要,敬请阅读。“道家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老子他说》中对老子的一句评价。在我国的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本土宗教。从古至今,被众多文人志士所追捧。其中,蜚声中外、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老子的《道德经》。在这本书中,老子对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技巧,也有超越生活、追求自由的心境。其中,关于人生劫难方面,老子指出了六个关卡,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尤其是在当今的浮躁时代,领悟学习一下可以让人活得更通透。

01“不病”劫:不自为是,不自作聪明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在老子看来,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就看不到自己还存有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却还自己欺骗着自己,这是最大的毛病。用成语简单概括,就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是另类的“聪明人”,以为自己智商很高、没有毛病,但却有着共通的“盲目自大”的毛病。这类人,只懂得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知晓天下,但在旁人看来却是个笑话。要知道,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就算是老子在世,也不能说自己知晓天下事。所以,老子才会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仅能识人知事,也能正确审视自身。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心,方能达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境界。

02“舍去”劫:不奢侈无度,不欲求不满

老子的原话是:“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里“甚”、“奢”、“泰”都有过度、过分的意思。“去甚”是不走极端,要恰到好处;“去奢”是不追求奢华,要有所节制;“去泰”是去除骄傲、满足的生活。在老子看来,圣人要舍去这三样。也就是说,这三种人性一定要灭绝。生活中,一个人有欲望很正常,无欲无求的状态,在当今时代也不现实。但如果想要的太多,欲望过盛就危险了。正所谓“物极必反”,万事万物皆有自己限度,超过限定的范围,便会向反方向发展。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是如此。你所羡慕的别人的生活、你所追求的荣华富贵,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过度贪求自己达不到的,是庸人自扰。所以,老子才会劝诫世人要懂得“舍去”。在浮躁不安的时代,每个人想要的太多,能真正做到的又太少。与其折磨身心、自我怀疑,不如“去甚、去奢、去泰”,让自己远离贪婪、适可而止。学会接受平庸、知足常乐,用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世界,方能在顺其自然中,成就自我。

03“占有”关:不自持有恩、不贪图回报

剩余62%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