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申明:本文含有虚构内容创作成分,人物均为化名,图片源自网络请勿对号入座,请理性观赏文章
《佛祖统纪》中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老子西行时曾三次遇见文殊菩萨,却直到最后一次才恍然大悟。
这段因缘,在佛教史上广为流传。
为何是三次?每次相遇又说了什么?
更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要等到最后一次,老子才真正明白?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又蕴含着什么样的修行智慧?
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
老子决定西行时,已是古稀之年。
他骑着青牛,带着《道德经》五千言,独自踏上了前往西方的路途。
春日的午后,老子来到一处幽谷。山谷中溪水潺潺,青松挺立。
他正要找个地方歇息,忽见前方石台上盘坐着一位年轻的僧人。
这位僧人面容清秀,头戴五佛冠,手持莲花,正是文殊菩萨化身。
但此时的老子并不知晓对方的真实身份。
"老者为何独自西行?"僧人开口问道。
老子抚须答道:"吾厌倦世间纷扰,欲寻一个清净之地。"
"何为清净?"僧人又问。
老子想了想,说:"无为而无不为,清净而不染,方为真正的清净。"
僧人微微一笑:"老者所言极是。但可知为何要寻找清净之地?"
老子正要回答,忽见一只白鹤从天而降,落在溪边饮水。
他不由被这景象吸引,等回过神来,那僧人已经不见了。
这是老子第一次遇见文殊。
又过了半月,老子行至一座深山。山中云雾缭绕,松柏参天。
他在一处茅庵前停下歇息,见庵中有一位青年僧人正在煮茶。
"老者远道而来,可要喝杯茶?"僧人温和地问道。
老子走进茅庵,接过僧人递来的茶碗。茶水清冽,似有一股特别的香气。
"好茶。"老子赞叹道。
"此茶有何特别之处?"僧人问。
老子品味了一会说:"此茶清香远溢,却不失本味。"
"那老者可知何为本味?"
老子沉思片刻:"万物皆有其本质,返璞归真方得本味。"
僧人又问:"既知本味,为何还要寻访他方?"
正当老子要细想这个问题时,忽然一阵山风吹来,茅庵四周云雾涌动。
等云雾散去,僧人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杯未饮完的茶,余香依然。
这是老子第二次遇见文殊。
时光流转,又过了一个月。这天,老子来到一片竹林。
竹林深处有一座简陋的木屋,屋前站着一位青年僧人,正在喂食一群白鸽。
老子觉得这位僧人面善,便上前攀谈。谁知那僧人开口便问:
"老者此行,究竟为何?"
这个问题,老子已经思考了很久。他缓缓说道:"为寻清净之地,觅本心之境。"
"那老者可找到了吗?"
老子正要回答,那僧人却说:
"且慢,让我先问老者一个问题。这一路西行,你遇到了几个问路的人?"
老子思索片刻,忽然心中一震。
他终于认出眼前这个僧人,不正是之前在幽谷和茅庵遇到的那个青年吗?
这三次相遇,究竟有何深意?那段醒悟真理的对话,又道出了怎样的修行捷径?
"原来是你!"老子恍然大悟,
剩余50%未读最低1.3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