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言,悟自己人生。先分解品读,最后连在一起感悟。
青山绿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窥:从小孔隙里看。
牗:音yǒu,窗户。
天道:指自然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
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自然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
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也许是从书中了解到外面的事,但是天下事之多,岂能全部记载在书里,更何况世事总是在变化。但未必得知道所有的事,也许能够举一反三,甚至更多,变化之中或许藏着永恒的规律。
《唐玄宗御解道德真经》:“垂拱无为,不出教令于户外,是知治天下之道,人事和则天象顺,故不烦窥牗而天道可知。”
雪山,彩霞,清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出:走出门外。
弥:即越、愈的意思。
很多人向外走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反而就越少。
贪多嚼不烂,只是贪图数量上的增多,并没有好好地品味、领悟。
《老子河上公章句》:“谓去其家观人家,去其身观人身,所观益远,所见益少也。”
晚霞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行而知:不用亲自出去经历就能知道(外面的情况)。
不见而明:本作“不见而名”。意思是不必亲自观察就能明了天道。
不为而成:不盲目行动就能获得大的成功。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知道外面的事情,不观察就能明了天道,不盲目行动就可以有所成就。
不去实践,就能获得经验,这或许是某种未知的智慧,但文轩是无法领悟这样的智慧的。不过,文轩认为根据规律去学习,做事,或许是获取有效知识以及有所作为的好方法。
王夫之的《老子衍》:“道盈于向背之间。有所向,斯有所背矣。无所向,无所背,可名之中。乃使人贸贸然终日求中而不得,为天下笑。无已,姑试而反之。反非中也,而渐见其际。有欻乎,如光之投隙;有约乎,如丝之就络。物授我知而我不勤,乃知昔之遂亡子儿追奔马者,劳而愚矣。非然,则天下岂有‘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者哉?”
云山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066.html